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学会动态> 正文

专题会议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论文竞赛获奖论文讲评

2015-09-21 18:50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作者:陈阳 张一凡

9月20日上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论文竞赛获奖论文讲评专场”隆重拉开帷幕。作为学会“青年托举”工程平行论坛之一,该专场由青年规划师论文竞赛荣获一、二、三等奖的青年才俊宣讲论文、分享经验,并特邀南京大学崔功豪教授、同济大学陈秉钊教授、同济大学赵民教授、北京大学吕斌教授,四位重量级嘉宾点评互动、助托青年。论坛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主任黄建中主持。

本届青年论文竞赛以“新常态语境下的城乡规划变革”为主题,获奖论文从125篇投稿中经层层筛选,脱颖而出,代表了当代青年规划师的思辨、创新与情怀。七位获奖人走上讲台,主要围绕新常态下城镇化与乡村治理中的现象与问题,从多角度、多层次分享了关于城乡规划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聚集新型城镇化,理论建构有思辨

蝉联一等奖、来自同济大学的郝晋伟从权力--资本--劳动力禀赋结构变迁的视角,建构理论模型,解析了城镇化中“潮汐演替”与“重心下沉”的内在机制,并提出了顺应权力重心“下沉”新常态,由“资源上收”向“央地联动”转型的政策探讨。

来自清华大学的高元以陕北能源富集区为例,引入“资源诅咒”的经验模型,探讨了能源型地区城镇化困境与成因,提出了新常态下转变发展理念、走向绿色经济、建构多元路径的应对策略。

来自浙江大学的傅晓以推动城市空间增长的三股力量为基础,引入系统动力学进行理论解释,并对杭州主城区近五年的空间增长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新常态下“新四化+第三方”的路径转型应对。

来自南京大学的夏露则由中国城镇化“家本位”特征引发思考,从家庭分工与优先次序的微观视角,解释了乡村人口城镇化的内在机制。

关注乡村治理,田野调查见情怀

来自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陆枭麟在对贵州丹寨县深入的实地调研中,发现了贫困地区城镇化意愿的分层特征,分享了基于人的需求的贫困地区城镇化模式思考。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申明锐与来自同济大学的吴祖泉,从不同视角对乡村治理进行探讨。前者以对南京江宁的调查,实证了政府在乡村治理中“反哺农村”战略意图的落实;而后者则以对安徽碧山村的田野调查,探讨了民间力量、乡村自治的重要作用。

点评和讨论环节中,演讲者和点评专家、台下观众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赵民教授从选题角度、理论高度、实证深度等方面系统地点评了七篇论文,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吕斌教授着重从论文评委的视角指出了各个获奖者的创新亮点,点明了尚需研究完善的不足之处。陈秉钊教授对获奖者开展田野调查的科研精神表示肯定,希望青年规划师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研究作风。崔功豪教授对获奖者的创新精神进行了高度赞赏,鼓励青年规划师要勇于创新、敢于试错,成长为中国城乡规划事业的新生力量。期间有多位观众结合自身实践提出问题,相关获奖者认真回应,台上场下交流互动热烈积极。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