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5年10月18日下午,第三届中国城乡规划实施学术研讨会举行主题为“乡村规划实施机制与案例”的分论坛,论坛由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张佳主持,共9名参会者发言,参会嘉宾围绕乡村规划实施中出现的诸多复杂问题、乡村规划的实施方法和途径等方面,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乡村规划案例,展开了研究与讨论。
论坛主持:张佳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
张佳副局长指出乡村规划的创新与实施是重点也是难点,在规划过程中应加强布局前的战略研究、提高公众参与度、重视价值提升,同时强化乡村规划师管理,做老百姓看得懂的、能够落到实处的乡村规划。张佳副局长邀请在座嘉宾一同交流分享乡村规划的经验心得。
特邀嘉宾:叶裕民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叶裕民教授从公共政策的视角解读广州新一轮的村庄规划编制,作了题为“面向实施的广州村庄规划编制探索”的主题发言。
叶裕民首先提出什么是面向可实施的规划,并从理论上给出解答。她认为,规划的可实施性是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基本表现,规划应通过解决现实问题给社会带来利益。她也指出,传统规划往往以规划编制作为节点,从公共政策的视角来看这仅仅完成了政策的文本撰写过程,而没有完成政策效应的落实。随后,叶教授引入“公共政策环”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指出“可实施性规划的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是一个有机生命循环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公共政策来自社会需求,规划编制即是政策的制定,规划实施是政策的实施,政策监督、政策评估、政策修订等过程也包含其中。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应当知行合一,并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基于这些认识,叶裕民介绍了广州市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情况。广州市政府前后进行了三轮村庄规划,前两轮由于传统规划固有的各种原因没有实现。在2014年启动的新一轮规划中,广州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她将这些探索概括为“规划为民、实施导向、合作治理、多规协同、数据保障、城乡一体”。广州市通过精准、精细和精心规划进一步强化规划为民的思想。在规划编制前期,全面建立了完整的乡村立体数据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重视每一环节的可实施性。规划还主张同社会合作,倾听社会声音,形成多元合作机制。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制定了可操作的对接原则,解决了乡村规划和土地规划的矛盾。同时,将乡村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衔接,明确城市开发的边界和村庄规划的范围。
叶裕民的发言引发了大家的关于规划“可实施”的深入讨论。
丁奇 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全国乡村规划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丁奇副主任分享内容为我国村庄数量变化及建国以来的村庄变化与原因。他指出,由于乡村建设同城市建设相比非常滞后,因此很多数据都非常零散甚至无从得知。他依据国家统计局、住建部土地年报的资料分析了我国村庄数量变化过程、村庄现代基本特征及分布密度,并利用抽样调查得出近五年来村庄数量减少及拆迁的主要原因有建筑变更、城镇用地扩大、农村集中居住、生态搬迁等。通过对全国近五年的变化趋势预测得出到2020年我国村庄数量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减少,大概减少8000个左右。最后,他坚信乡村的未来大有可为,并希望大家投入更多的精力到乡村建设工作中。
邓薇 成都郫县三道堰镇人民政府乡村规划师
邓薇以成都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新农村建设为例,作了“实施为导向的乡村规划实践探索”的主题发言。作为乡村规划师,她在充分了解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参与了各相关规划的编制,并组织所有村民参与概念规划设计及户型图初步设计。邓薇指出在整个过程中尊重村民的意见,乡村规划师进行各项技术把关,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载体,规划建设了“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且充分展现川西民居特色的新农村综合体。
蔡宗翰 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全国乡村规划研究中心所长
蔡宗翰所长与大家分享的内容为“台湾乡村规划师培育计划——培根计划”。该计划宗旨通过建构一个农村培训架构来培养本地居民的自主发展意识。他提出,非本村的规划师不是乡村规划师。有兴趣的居民通过接受政策法规、公共设施、产业文化、文化保存、生态保育等几方面的培训,经过考核最终成为乡村规划师,参与本村从规划编制到规划实施的全过程。
姜红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主任
连续三届都参会的姜红副主任从规划实施角度出发,将“美丽乡村”景观整治与村庄长久发展结合起来,提出“美丽乡村”的实现应具备自然、文化、经济、人才等基本条件,规划实施机制应包括理念、决策、投资、管理等多方面,同时规划师等技术人员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在规划过程中注重生态本地保护和村庄经济发展。结合福建培田客家社区大学的村庄保护及经营案例,她提出非政府组织及青年创业等民间自发力量对村庄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希望以外来的触动,守住村庄发展的根本。
谢启旭 东南大学
谢启旭做了关于“乡土文化主导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演讲,他指出随着城市化浪潮的步步紧逼,乡村景观规划也在这一洪流中逐渐迷失,以城市的视角、城市规划的思维来主导的乡村规划屡见不鲜。长期的城乡不平衡发展导致乡土文化景观被忽视,以物质空间为主要载体的乡土文化正在快速消亡。他从族群聚落形态与农田绿化边界、景观环境布置、建筑布局以及小体构筑物四个方面向大家分享了几个案例,最后提出在乡村规划中要因地制宜,发挥地域特色,建立约束监管机制,保护村庄环境,具有前瞻意识,打造乡村品牌。
程俊刚 天津城建大学
程俊刚与大家分享了题为“智慧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究”的文章。由于乡村旅游存在交通不便、监控不完善及易发自然灾害等问题,因此他对智慧城乡型旅游模式进行了探究,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旅游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高速无线通信等新技术的融合,初步构建了现代智慧旅游体系。
他分析了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对智慧型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赵格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
赵格做了“我国贫困县美丽乡村建设难点和对策”的主题演讲。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乡村亟需建设发展,然而乡村建设目前在设计专业、法律法规体系、设计人员自身和实施落地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她针对“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难点和困境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15个村庄的规划建设为例,提出乡村建设应注意不能照搬城市的标准、加强村民利益主体参与度、拓宽信息渠道、注重整体协调等。
成亮 西北师范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成亮做了“乡村旅游运营管理模式”的主题演讲。在乡村旅游成为全国旅游业新增长点的背景下,乡村旅游运营管理是实现乡村旅游发展主题和落实乡村旅游规划的技术保障。而对于乡村旅游中最具旅游吸引力类型的遗址型村庄,旅游运营管理模式的选择则尤为重要。
他以典型遗址型村庄博峪村为例,指出现在村庄的发展存在综合经济能力低、盲目开发、旅游环境问题差等问题,并系统剖析了政府管理型、集体管理型、个体管理型、企业管理型和委托管理型等五种传统旅游运营管理模式,提出博峪村乡村旅游运营管理模式的选择导向,以期通过合理的运营管理模式选择来保障和促进乡村旅游规划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