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分支机构动态> 正文

生态城市建设中理论问题探讨

2016-06-12 14:35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作者:张一成

编者按

2016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于201652829日在重庆大学成功召开,年会主题为“城市生态规划理论方法再深入”。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海洋局)张一成做了题为《生态城市建设中理论问题探讨》的报告。

近年来,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国家各部委根据各自工作职能都有所行动,环保部推出的“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部的“低碳生态示范市”、发改委的“低碳示范省和低碳示范城市”等,各地还有绿色城市、森林城市、健康城市、山水城市等等称谓,究竟哪个更科学?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本末倒置,造成投资效益不高,甚至造成重复建设、无效建设的后果。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资源能源枯竭、自然生态破坏、生存环境恶化和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生态、循环、低碳、绿色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无论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绿色城市还是其它诸如此类的城市,其核心理念是基本一致的。中国幅员辽阔,气候跨度大,地形地貌复杂,各个城市所处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城市性质和类型各不相同。因此,各地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就是正确的选择,至于什么称谓并不重要。

怎样与城市转型结合:管理创新、立足于与现行体制机制相衔接、适时与规划体制机制改革相适应、规划体系的全覆盖、规划标准体系的全覆盖、规划行政许可环节的全覆盖、政策法规的全覆盖。设计思路方面:城市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融合、集约节约土地、城市节能与交通、仿自然设计、提升人居环境。

总结:生态、循环、低碳、绿色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资源能源枯竭、自然生态破坏、生存环境恶化的必由之路;工业文明禀赋着生态内涵和低碳基础,对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更应注意吸取工业文明的合理内核,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引进国外先进理念、技术、方法和设备,要结合本地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实际,坚持本土化、低成本、可持续的原则;生态城市建设应与城市发展转型有机融合,从规划管理各个层面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之中,规划设计也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