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6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于2016年5月28—29日在重庆大学成功召开,年会主题为“城市生态规划理论方法再深入”。
颜文涛
虽然当今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但是环境问题与相关的社会冲突并没有随之减少或者被解决,反而有愈加严重的趋势。我们不禁想到杰文斯悖论,技术进步真的能解决资源难题或者环境问题吗?作者试图从三个案例的解析来探讨,除了技术之外,可持续人居环境的生态智慧应该是,社会与自然系统的协同进化。
案例一是位于四川成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延续了两千多年至今仍在发挥积极的作用。纵观都江堰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除了顺应自然的无坝引水系统所体现的生态技术观之外,灌区也构建了完善的水管理模式和社会治理系统(包括以水神崇拜为代表的祭祀活动),强有力地凝聚了灌区人民的精神与行动,这也是都江堰长久生命力的主要源泉;案例二是位于台湾台中的桃米社区,在经历“九·二一”大地震之后,社区重建采取了先改造当地人,再通过当地人自主去改造社区环境的发展思路。在此过程中形成生态产业、生态环境改造、社区自治能力等的协同发展,成功重塑了社会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案例三是位于澳大利亚哥尔本的流域生态实践,为了提高牧草产量,此地区建立了大规模的灌溉系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和社会危机。发展困境迫使当局转变流域环境管理机制,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主导的管理系统转变为地方组织介入,使得地方组织拥有决策权。重建流域的社会系统来增加自然系统的阈值,使流域进入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以上三个案例所体现的生态智慧给城市规划的启示在于:产业与自然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结合形成生态实践的物质基础;可感知的环境过程与社会体验结合,可以培育人与自然之间互惠共生关系;精神空间及仪式活动可以提升凝聚力;基于模块单元的自治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规划实践的社会单元;产业、人类行为与社会结构需要相互调适,而自组织行为重建的社会系统产生维持系统功能的内生动力;建立支持自然系统服务功能的管理机构和社会网络,注重维持或重塑健康的自然过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