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9日万,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之主题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全国规划届的十几位专家参与了讨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袁奇峰教授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奇峰教授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分析了规划师身份地位的演变:
1980年代规划师充满无力感,觉得做东西没有用。
1990年代城市规划成为经济发展的帮手,发展动力很强。
2005年以后,去学校当老师,更加关心在快速的发展中如何能够平衡失地农民的利益,考虑到社会公共服务等问题。
未来15年是城市规划转型、大浪淘沙的时期。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