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国家,中国广袤的国土上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自2012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国已有2555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但是,根据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的调查,近年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地颇具历史、民族、地域和建筑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数量正以“平均约3天1个”的速度在快速消亡。面对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处于古村落保护的关键阶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智慧城市,要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



两会观察:10年消失90万自然村 中国古村落亟待保护

  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10年,中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90多万个自然村消失。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村落因农民外出打工而出现“空巢现象”。有的古村落经年历久,多已破败,重修无力;有的在匆匆忙忙开发旅游;还有的古村落早已从地图上消失。然而,古村落保护过程中,古村落开发成了时髦的话题,一些商机、一些不良政绩随之而来,有的把古村落当成“摇钱树”,随意新建,破坏了村落的古貌。 阅读全部 》

潘鲁生:应制定传统村落保护条例 一村一规划

  中国的民居是一个大的问题,我们现在没有物化的东西不行,所以保护传统文化他的基础就是文化生态系统,文化生态系统很大的一个层面是以村落为基础。有了村落就有了聚集,有了聚集就有了民俗活动,有了民俗以后很多人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就是差异性,就是我们说的多样性。现在要保留多样性,但是城市开始退化,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但是农村是最后一块传统文化的净土。当时说保护传统村落是保护房子,后来说是保护这个村,现在应该上升到对文化生态的保护这样一个层面。 阅读全部 》

卞晋平:留住乡愁 把保护传统村落与城镇化建设一体规划

  把保护传统村落与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进行统筹整合、一体规划,减免因单项独进、缺少统一协调带来的弊端;在做好纳入国家名录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同时,还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挤进“国家队”的传统村落,使保护传统村落成为各级政府的一种执政理念;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刹住各地不适当决策和规划造成的开发性破坏;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具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传统村落,要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尽可能地把保护村落与改善村民生活联系在一起。 阅读全部 》

冯骥才:应为北京传统村落建档案

  冯骥才特别提到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中华民族创造了伟大的历史,难以计数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在村落里,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根性、灿烂和多样性都在村落里。”他认为,村落分两类,一类是没有特别历史传统的村落,人们可以按照当地想法,稍微放开来建造,但也要考虑其地域特点。我国地域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不同,而且人们在建造村子时都会使用当地材料,有当地传承的审美观念,所以建筑的形式、村貌都不一样,因此要保留好自己的特点。 阅读全部 》

代表委员聚焦传统村落保护难题

  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呈现“三难”状态:一是在强化保护和合理开发方面,难以精准拿捏。比如一些地方的古村落旅游开发常常面临过度商业化的指责。二是在传承特色和现代融合方面,难以完美结合。比如吊脚楼、木房子等,很多专家觉得要保护,但群众有小康生活需求,改造愿望强烈。三是在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方面,难以深度嫁接。村落不是“死”的东西,还承载着风貌、建筑、庆典、手工艺等一系列“活”的东西,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往往面临矛盾。  阅读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