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居皖之中,承东启西,左右逢源,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此而得名。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现辖肥东、肥西、长丰、庐江、巢湖5县市,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个区和合肥高新区、合肥经开区、新站高新区、安巢经开区4个开发区,总面积1.14万平方公里。合肥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充满活力的内陆开放新高地,是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城市。
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版城市总体规划
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
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高质量发展首位度在安徽省加快提升,人均生产总值加快跻身长三角城市前列,综合实力加快迈入全国城市二十强并力争前移。
引江济淮工程绵延723公里,纵贯皖、豫两省,联通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当代最具综合性的战略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安徽省头号基础设施工程。
骆岗公园位于合肥老城区和滨湖新区之间,依托原骆岗机场及其周边区域兴建,北至繁华大道,南至锦绣大道,东至包河大道,西至合安高速,规划总面积12.7平方公里。
合肥主城区东部区域是合肥的老工业基地,南淝河是合肥的母亲河,淝河两岸区域存量用地较多,增量空间较大。随着马合钢公司正式停产,广德路、龙岗路、郎溪路高架等市政道路跨越南淝河向南延伸。
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徽皖产业智脑,中德协同核心,宜居国际核心区。一个涵括国际区域联动、产业驱动创新、建设标准提升、生态城市建设与国际风尚塑造的“软硬结合“的规划措施体系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
日益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极大地引起我国社会对基础科学研究的高度重视。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战略途径,正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重要赛道。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明确建设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大湾区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为了激活这片承载着合肥记忆的区域,2019年,合肥市政府决定采用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方式,将其改造为一个集历史人文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合柴1972”文创园。
作为合肥市首个城市更新TOD项目,项目总体规划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优先、遵循以人为本、强化交通引领、适应弹性发展四大原则,打造城市与公园交融共生的绿色城区。
板桥里幼儿园位于瑶海区新蚌埠路与嘉山路交口东南角,周边住宅小区多,为缓解周边儿童学前教育问题,拟建18班幼儿园,总建筑面积约1.2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8100平,建成后可提供540个学位。
何为新质生产力?公开资料显示,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
当前,科技创新活动进入密集活跃期,技术革命加快演进、城市竞争格局加快调整,创新要素和资源加速向城市集聚。
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高地加快建设,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加速向科创“高地”集结……合肥频频传出创新捷报。
2023年前10个月,合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于全国5.6个百分点,居全国万亿城市第2位。
合肥已成立全国首个场景创新推进处,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丛林,形成技术、资金、产业、人才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
“科大硅谷”是立足合肥城市区域新空间打造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示范工程,其聚焦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新生态优化。
近年来,九城市携手合作,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完成年度重点事项,加速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合肥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在科创、产业、开放、民生、区域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一体化建设。
1月23日上午出炉的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工作进行了回顾,对2024年工作作出了安排。
发源于世界屋脊,漱冰濯雪,一路奔腾。在东部流经区域,孕育出万千气象。这里就是世所瞩目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三角已集聚11.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比重近三成。23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占全国比重46.5%。
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第四次联席会议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会在合肥蜀山举办,以“开拓科技创新路,领航新质生产力”主题。
2023年,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提出,要构建“三水统筹”的系统治理新格局
自2021年5月起,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纳入国家“十四五”第一批山水工程,合肥就持续推进巢湖流域山水工程。
目前合肥的绿色建筑规模和质量领跑全省,在长三角也稳居“第一方阵”,加速推动了城乡建设低碳环保转型发展。
随着巢湖湿地的修复与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成了这里的“常客”。巢湖岸边,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大皖新闻讯 初春时节,黄陂湖生态湿地内,芦苇随风摇曳,水天一色,候鸟翔集,时不时还能听到鸟儿的鸣叫声。
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开展这项活动,围绕环境保护领域重点问题开展监督,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助推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的重要论述,全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和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大脑”犹如中枢指挥系统,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对城市进行科学分析,有效调配公共资源,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现阶段,合肥拥有17座市管高架桥,长度超过130公里,沿线不起眼的桥下空间能否被合理用起来呢?
“科里科气”与“文里文气”的合肥,正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努力打造一份颇具特色的人文经济学实践样本。
2019年10月以来,合肥市率先在全省启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相关工作的研究,紧紧围绕“合肥特色、全省样板、全国示范”工作目标。
2024年,合肥计划建设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533公里,为合肥经济社会发展打通“血脉”、强健“筋骨”。
“City不City”是指时髦不时髦、有没有城市格调感。合肥凭借众多的旅游景点、特色美食以及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打卡。
2023-2024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发布晚会——“美好生活之夜”在成都成功举办,合肥获评中国美好生活城市 十大“美好宜居”城市。
人口增量给城市带来更多活力。多项数据显示:合肥的人口吸引力不断增强。其中,2023年合肥人口增量达21.9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位。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考察时称赞道:“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天地。”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提供的优质医疗服务和辐射带动作用,将惠及全市乃至省域周边群众看病就医。未来,更多的双向奔赴将在长三角持续上演。
目前,合肥市共有18个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其中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合肥市将继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