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城市推荐专题-爽爽的贵阳-区县 > 正文
贵阳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已有400多年历史。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故简称“筑”,也称“金筑”, 别名“林城”、“筑城”。
贵阳市土地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4.56%。2013年,贵阳市现辖云岩、南明、花溪、乌当、白云、观山湖6个区,清镇1个县级市,修文、息烽、开阳3个县。据各区、县(市)统计数据,全市有32乡(其中民族乡18个)、45个镇、90个社区服务中心,1054个行政村、502个居委会。
2013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085.42亿元,在全省的占比为26%,比2012年提高1个百分点,增速达16%,其中:一产完成81.52亿元,增长6.3%;二产完成848.64亿元,增长18.6%;三产完成1155.26亿元,增长14.6%。在全省增比进位综合测评预排位中列第1位。
贵阳市地处东经106°07′至107°17′,北纬26°11′至26°55′之间,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4℃,年平均气温15.3℃,与地球平均气温接近,适宜人类居住与多种植物生长。贵阳凉爽的气候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的美誉。2007年8月,中国气象学专家组向贵阳颁发了“中国避暑之都”匾额。
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5%,形成了峰林、溶沟、峡谷、溶洞为一体的绚丽景观,是名副其实的公园城市,从花溪、天河潭、南江峡谷到息烽温泉,到处是景点,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森林覆盖率达41.78%,已经形成“森林围城、森林绿城、森林护城、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生态大格局。2004年,国家林业局授予贵阳市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森林的高覆盖率使贵阳市空气含氧量充沛,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5%以上。总长达374公里、总面积达228.52万亩的一环林带和二环林带,就像环绕在贵阳周边的两条绿色项链;而城市周边的几个森林公园和正在建设中的林带主题公园,就像点缀在项链上的珍珠。环城林带提供了富足的负氧离子,平均每立方厘米达2700个以上,超过正常值的几倍,居全国各著名景区的前列,可谓“天然氧吧”。
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铝土、磷、煤等50多种。其中铝土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五分之一,开阳磷矿是全国三大磷矿基地之一,清镇煤炭储量大。
贵阳居住着汉、苗、布依、仡佬等51个民族,这是一个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大家庭。长期以来,贵阳市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多民族生态文化,形成了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民族文化“大观园”。
2007年底,贵阳市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确定了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基本内涵和战略目标: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
为了把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纳入法制化轨道,贵阳制定了《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这是国内首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还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和监测办法,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民生改善、基础设施、生态文化、廉洁高效6个方面来衡量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成效。
贵阳市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突出位置。保护“两湖一库”、实施“畅通工程”、打击“两抢一盗”,纵深推进“三创一办”,件件关乎群众生活。与此同时,贵阳通过实施“绿色工程” 、“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宁静工程”四大工程来美化人居环境,“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风貌得以充分体现。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总抓手下,贵阳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保护青山绿水、着力改善民生、着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着力完善法规制度,成效明显,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市民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城市功能明显完善、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创新体制机制取得明显效果。2009年6月,国家环保部将贵阳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