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2020成都城市专题——成都民俗 > 正文

成都与茶馆

2020-07-09 13:42 来源:城市观察者 作者:杨龙 吴诗琦

锦城丝管日纷纷,一曲新歌一束绫。

劝业场中风景好,挥毫试写悦园行。

悦来戏园壮如此,楼阁玲珑五云起。

往来豪贵尽停车,人在琉璃世界里。

梨园弟子逞新奇,缓歌漫舞兴淋漓。

逐队随波戏园去,对此真可酣高楼。

竟日繁华看不足,吁嗟乎!

益州自昔称天府,多来豪宗与富贾。

籍此象功昭德谱,箫韶久成百兽舞。

自从悦园此一行,除却巫山不是云。

月宫听罢霓裳后,人间那得几回闻?

词中描绘了茶园中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优雅的建筑,悦人的气氛,也赞美了艺人高超的技艺,动人的表演,观众众多,人流如潮,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看到了成都茶馆日常生活的丰富与乐趣。

朋友说,想要寻找“老成都”,去趟老茶馆就够了。

茶馆是个小成都,成都是个大茶馆 。

四川人自古爱吃茶。

在旧时的成都,人们一般把喝茶的场所称之为“茶铺”。民间有句谚语:“清早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能把茶和油盐柴米相提并论,可见茶在四川人生活中的重要程度。

明代顾云庆也说过:“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华阳国志》在记载中指明:今四川的茶叶在西周周武王统治时期就已被列为朝廷贡品,“国有芳弱、香茗”,算起来,川人种茶、饮茶已有三千年历史了。

西汉蜀郡资中(今四川资阳)的才子王褒在他的《僮约》一书中说,“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意为烧水煮茶、洗尽茶具,到武阳去买好茶。这是涉及中国茶具、茶叶交易和茶文化历史最早、最可靠的文字史料,武阳也成为中国茶史、世界茶史中第一个被文字记载的茶市。这个茶市究竟在哪里?一说在今彭山江口,一说在今双流黄龙溪。无论哪一说,都证明西汉时成都及其附近已有专门的大型茶市。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多次记述了四川产茶、制茶和饮茶的情况,并引傅咸《司隶教》“蜀妪作茶粥卖”之句,表明茶粥已流行于巴蜀,证明了巴蜀为茶树的老家。宋代,四川雅州的蒙顶产著名贡茶。川南嘉州和川北利州,都盛产良茶。可见,川人种茶、喝茶的历史不仅悠久,而且在全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随着茶叶的大量种植和饮茶习俗的广泛传播,“茶馆”这类喝茶的专门场所也随之出现,并逐渐出现在中国的各类城市与乡村中。千百年来,对比各地中国茶馆,无论是数量之巨,还是特色之鲜明,亦或是传统民俗的继承和发扬,四川茶馆都可堪称全国之最。而这种“最”,在成都茶馆的身上,更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成都人是闲则饮,饮则茶。

据《成都通览》载,清末成都一共有街巷516条,而茶馆有454家,几乎每条街巷都有茶馆。成都人不能一日无茶,坐茶馆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1935年,成都报纸记载,成都共有茶馆599家,每天茶客达12万人之多,形成一支不折不扣的“十万大军”,而当时全市人口还不到60万。去掉不大可能进茶馆的妇女儿童,则茶客的比例便无疑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俗话说“一城居民半茶客”,所言不虚。即便在今天,成都的茶馆恐怕也仍是四川之最、中国之最、世界之最。

成都人喝茶讲究舒适、有味。

四川产竹,茶馆椅子都是竹靠椅,茶客想躺就躺想坐就坐,讲究个“舒服”。茶馆内卖报的、擦鞋的、修脚的、按摩的、掏耳朵的、卖瓜子的,穿梭往来,服务性的项目花样之多,也算成都茶馆一大特色。

进了茶馆往竹椅上一靠,伙计便大声打着招呼,冲上茶来。冲茶这功夫是成都茶馆一绝,如同杂技表演。成都人喜欢喝茉莉花茶,伙计托着一大堆茶碗来到桌前,抬手间,茶托已滑到每个茶客面前,盖碗咔咔端坐到茶托上,随后一手提壶,一手翻盖,一条白线点入茶碗,迅即盖好盖,速度惊人却丝毫不乱,表现出一种优美韵律和高超技艺。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写有“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以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但这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的。”先生虽非成都茶客,但道出以盖碗喝茶体验之佳,提及“喝好茶”须在“静坐无为”之境,得享“清福”。喝茶讲究器物,更讲究一个“境”。

至于茶具,则是传统的“三件头”,即“盖碗茶”。这套由盖、碗、船组成的茶具,把盖比喻成“天”,把碗比喻成“人”,把茶船比喻成“地”。

据《资辖录》记载,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其形如舟船,所以称为“茶船子”。茶船既稳定了茶碗的重心,又免却了滚茶烫手之虞,还有茶溢不湿衣的妙处;茶盖既能保持碗中茶水温度和茶汤的色、香、味,又可以通过打开茶盖,轻搅茶水,调节茶的溶解速度及均匀度,通过茶盖的遮挡,还能避免喝茶时,茶叶随茶水流入口中;茶碗造型上大下小,冲茶时茶叶容易冲转和浸泡深透。

《易传·系辞下》书中“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非它也,三才之道也。”盖为“天”,碗为“人”,托为“地”,寓意“天、地、人”。“天地人和”的说法见于《孙子兵法》:“道、天时、地利、人和。”“从盖碗的形制设计来看,盖被茶盏(碗)包含,碗又被盏托包含,整个器物被囊括于盏托之中……人在天地间,天涵之地载之,……感受天地人和的美学境界。”

《老子》书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论及天、地、人与自然之道的关系,后有《庄子》直言“天地人和”,“和”字可指和羹,言饮食之美。荀悦《申鉴?杂言上》云:“君子食和羹以平其气,听和声以平其志,纳和言以平其政,履和行以平其德。”茶本和羹,以盖碗泡饮之。

张源《茶录》中,“若过文,则水性柔,柔则水为茶降;过于武,则火性烈,烈则茶为水制,皆不足于中和,非茶家之要旨。”说的是烹火摇扇煮水之轻重讲究。中和要贯穿融合于茶事的全过程,这是茶家的“要旨”。再者,茶一字拆开,本就是“人在草木间”,草木天地,自然景观,自古宜茶。

在成都茶馆喝盖碗茶总能寻得人与天地草木相和的自然之境。或园林之内,或江河湖边,春在海棠花下,夏荫绿竹林中,赏一一风荷举之景致,于花前月下观色嗅香品滋味,手里的“三才碗”装了一碗人携草木,不妨聊天谈论,伴随安静思虑,引人沉浸在盖碗茶与草木好景营造的空间之中,体味与天地人和之乐。

茶及其衍生的茶文化发源于成都,流传千年,影响深远。通过茶马古道、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贸易通道,茶与饮茶器具、制茶工艺、茶文化一起播撒四方。今天,茶已发展成为世界三大饮品之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亿人饮用茶叶。它已经不是简单的一片叶子、一类植物,而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这是成都人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更是每一个成都人的骄傲。

茶馆

在成都

饮茶是一种文化

也是一种生活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