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由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5个城市的设计单位组成的大湾区城市设计师专业联盟正式落户南沙。作为广州唯一具有山城田江海空间形态的城区,南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引入专业设计力量,着力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力求打造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城市空间品质。
大湾区城市设计师专业联盟落户南沙
大湾区城市设计师专业联盟由香港城市设计学会发起,其创始会员单位还包括澳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珠海市规划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等4家单位,旨在加强从事城市设计相关工作的设计、规划和工程领域公司、机构和人员交流。
记者获悉,大湾区城市设计师专业联盟落户南沙,正因为南沙对提高城市设计水平的重视。南沙提出,以设计点亮南沙,提升南沙城市空间与建筑风貌品质,塑造国际一流人居环境优势。
“十四五”开局,南沙在城市品质建设上显著发力。今年年初,南沙一口气与5家知名设计机构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期建设有品位有温度的现代新城。其目的是鼓励更多优秀设计力量进驻南沙,依托其专业优势,全面提升南沙区城市设计水平。此外,南沙还邀请知名专家作为南沙新区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参与政府重大决策,促使南沙规划设计站位更高、视野更广、品质更好。
2021年7月,南沙新区规划建设研究专家咨询会召开。会议邀请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等8位专家学者为南沙高品质开发建设、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进一步优化南沙设计、建造和管理等工作,在新时代新阶段新发展格局下找到城乡高品质建设的方法和实践,是当下南沙急需研究的课题。
重点片区总设计师把关
一面临陆、三面临水,南沙横沥岛尖被蕉门水道和上、下横沥水道所环抱。横沥岛的35座桥梁设计因“涌”而异,各具特色,同时又相互呼应,形成宛如城市音符般独特的节奏律动感。
三多涌区域规划为居住区,沿岸主要打造自然生态风光。在设计上,三多涌桥梁以渔农特色文化为主题,采用轻盈舒展且具有一定雕塑感的桥型,整体造型、桥梁结构、栏杆设计多层级呈现“芭蕉”元素。
横沥岛尖被誉为“南沙新名片,世界金融岛”,如何建设既实现桥梁功能,又凸显区域文化的桥梁群,树立高质量设计标杆,负责团队在碰撞与讨论中,景观桥梁总设计师制度这一开创性的模式逐渐成形。
即“总师团队提前整体规划并提供‘正负面清单’,设计单位根据清单进行设计,总师全过程把关落实”的新模式。这一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例。
总设计师制度在保障城市设计实施效果“不缩水”上成果明显。横沥岛尖科技产业组团、国际金融岛组团、高端配套服务组团分别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三大团队承接。按照横沥岛尖开发建设时序的要求,三大地区总师及其团队将针对横沥岛尖滨水景观、地下空间、公共设施、慢行系统、连廊系统等一级开发项目和二级出让地块各阶段提供技术咨询和把关,确保公共空间的建设品质。
以出让地块方案设计阶段为例,地区总师将加强项目的设计过程咨询与监督,协同明珠湾管理局根据项目进度召开设计阶段项目协调会议,定期与地块方协调方案设计的具体问题与对策。通过地区总师伴随式服务,介入到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中,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问题,落实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品质化管控要求。
自2017年起,在蕉门河中心区、明珠湾起步区、南沙湾地区等重点片区推行地区总设计师制度,引入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和设计大师(院士)为南沙新区的城市建设把关献策,全周期参与南沙规划、建设、管理,实现总体规划意图到单体建筑设计的有效传导,提升重点地区规划建设水平。
结合市、区相关工作要求,2020年南沙区印发了《广州市南沙区关于加大优秀设计正面引导力度强化城市设计和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和《广州市南沙区社区设计师工作实施方案》,引导规划设计、建设项目引入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和设计大师(院士),明确重点片区推广地区总设计师制度,与城乡社区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引入社区设计师参与。
南沙营造“钻石水乡”风貌
南沙新区开发建设以来,一直在探索一条以城市设计塑造南沙特色形象、强化城市空间软实力、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的发展之路。
根据此前广州南沙区发布的《南沙新区总体城市设计(初稿)》,规划提到南沙要充分利用生态竞争力,塑造城野共融的山水格局及高标准生活空间;同时以水为主题,规划“三级湾心”。规划还特别提到划分“三级湾心”,即一级湾(国际湾)为明珠湾、粤港澳合作园、南沙湾;二级湾为蕉门河湾、庆盛湾、万顷沙湾;三级湾以水涌公共空间为主。
AECOM执行董事、华南区景观设计负责人吴琨认为,南沙处于珠江入海口这一特殊的生态语境之下,是广州市唯一同时拥有山、江、海、田、城独特空间特质的城市片区。这一点是开展南沙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立足点。
近日发布的南沙“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打造“一城四区”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南沙的城市空间形态基本明确。即依托山城田江海的空间形态,塑 造各具特色、多点支撑、协同发展的“一城四区”(中心城区、庆盛片区、北部片区、南部片区、海港片区)组团式城市格局,不断优化城市生态网络、交通网络和生产生活网络,促进枢纽、城区、片区之间互联互通和功能互补。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工程师马向明认为,南沙开发至今已逾20年,缺乏人气,配套不完善一直是南沙面临的问题,规划提出建设未来城市典范,将充分发挥南沙山城田江海的空间形态和后发优势。“建设未来城市典范,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规划,这也是南沙未来发展的承载体。”
南沙“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依托南沙近海低岭、基围湿地、岭南水乡、温润气候的自然基质,做好水和花的文章,打好城市空间、品质空间和特色景观 “三张组合牌”,利用核心湾区水域及其岸线布局生活休闲空间,营造“钻石水乡”风貌。
在岭南水乡里打造湾区品质,南沙正探索城市设计之“道”。两年前,在IFF永久会址,南沙开展建筑设计国际竞赛,以“木棉花开”赋予项目灵感,意在“迎接四方来客”,利用五水汇湾出海口的地域优势打造大湾区标志性建筑作品。如今,南沙在着力打造的广深双城深化合作的桥头堡万顷沙区域,开展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高品质开展71平方公里的城市设计。
引入专业设计力量,以更大的视野打造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城市空间品质,南沙才刚刚开始。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