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英媒:城市规划亟须改变思维 大都市应当以人为本

2015-01-26 17:08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丁雨晴 译

当七环竣工时,这条900公里的环路的大部分将穿越河北省。七环路是中国现代城市的象征:庞大、无序扩张且被车辆所占据。

过去30年,城市迅猛增长持续助推中国崛起。中国已拥有超过100座人口超百万的城市,6座人口超千万的城市,还有10座人口介于500万至1000万的城市。

中国依赖城市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却未能充分利用大都市。麦肯锡公司表示,就环保、经济发展、资源利用效率和提供福利而言,人口为150万至650万的中等规模城市反而令更大的城市相形见绌。后者污染严重、生活成本高且拥堵不堪。

中国城市大多还有中央规划的残余思维,一切生活和工作均以“工作单位”为中心。城市“被建造为生产中心而非消费中心”,《中国10亿城市人》一书的作者汤姆·米勒如是说。现在,“工作单位”已去,但不以人为本的架构传统仍存。

与再发展既有城区相比,征用农村土地的成本廉价得多。2000年以来,被列为城区的土地面积已翻了一倍多。无序扩张已导致城区人口“变薄”。中国大都市的人口密度低于国外同类城市。向外扩展亦有代价:缓慢的长距离交通正增加燃料消耗并降低生产率。

不过,中央政府已从今年开始淡化GDP增速的重要性。这应使地方官员将更多资金用于提高所在城市的宜居性,而非一味堆砌水泥。为限制污染和改善交通,8个大都市已出台汽车“限购令”。世界银行表示,按目前人均收入水平,中国城镇化率应达到70%,但现在只有54%。人口迁徙大潮仍将继续。到2030年,中国城市将容纳10亿人以上。为使城市更加宜居,人们需要改变思维模式。(英国《经济学家》周刊1月24日文章)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城市更新的“经济账”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