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国土部:5年后城市新区容积率提高30%

2015-05-05 11:0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一直都是国土部的工作重点之一。

近日,国土部副部长胡存智表示,在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要注重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建议运用多种模式推动节地建设。

胡存智说,针对当前城市建设中的脱离实际、贪大求洋,严重浪费建筑空间和土地资源等行为,建议运用发展“立体城”城市建造以及发展轨道交通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等,打造节地模式。

力推集约节约用地

国土部去年第三季度开展的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察发现,2014年9月30日前的近5年,全国批而未供土地1300.99万亩,闲置土地105.27万亩。

国土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一方面是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土地供需缺口;另一方面是土地利用普通存在的低效、闲置情况。2013年以来,国土部已经出台了多个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的节地文件。

胡存智说,大多数的新城新区平均容积率都在0.8~1.2,很少超过1.5。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极大地浪费了资金和稀缺的土地资源,同时也使得城市的空间组织和安排失序失当。

据他介绍,纽约CBD的住宅容积率高达5~10,新加坡的CBD容积率达到6,首尔达到10以上。

按照国土部去年的要求,到2020年,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地面积下降80%,城市新区平均容积率比现城区提高30%以上。

上述国土部人士表示,在财政收入上,很多地方对土地财政有相当的依赖,在经济增长中,又对投资有依赖,这种双重依赖就导致地方政府倾向于更大面积的新区土地出让和开发模式,这不仅对建设用地资源造成浪费,而且也使得城市运行缺乏效率。

胡存智表示,全国391个新城新区中,规划面积已经占到整个城市面积的23.5%。其中1/3已经超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边界,需要占用大量的耕地。这些耕地实际上既是重要的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生态环境,所以这样的发展对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构成挑战。

他透露,国土部正在考虑一些政策设计,比如在推动节地模式的时候,试行土地利用年度指标激励,采用新型建造方式的城市,采用一定的指标来促使它采用这种节地方式。

建设“立体化”城市

“城镇化的转型是躲不过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说,过去城镇化过程中积累的债务成为今后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所以未来的城镇化很可能是从扩张变成紧凑型的。

胡存智也表示,今后城市土地开发集约节约利用就要从目前的单宗地、单用途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按照绿色、紧凑型的城市发展需要,形成多宗地、多功能、多用途的综合节约集约利用开发。这样我们就必须大力地推动立体综合开发的节地模式。

他率先提到的是一种推动人车分流、交通优先、绿色运行的节地型城市建设方式。据胡存智介绍,这样的节地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种节地方式是要开展立体城市的建设方式,节约大量的建设空间和土地资源。据了解,立体城市的发展目标就是建设紧凑型的高就业、高福利、低成本、可持续的理想城市。解决目前城市发展中资源以及城市病等各种各样问题,打造紧凑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紧凑型的城市的设计以及建设方案,计划用5到7年时间在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600万平方米的建筑,可以消纳8万人口。

胡存智介绍说,立体城市目前正在建设开发之中,和传统的城市相比,只需要使用平时一般方式的1/7的土地,但是可以节约将近60%用水,节约40%的能耗和60%的碳排放,并且减少城市垃圾,真正建设成为园林城市。

第三种模式是轨道交通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模式。胡存智说,在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规划时,沿着轨道交通干线形成有效的城市布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的必然选择。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离不开交通为导向的这个发展思路,因此大量的城市将来都会在交通沿线形成有效的布局。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