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未来5年南京城市新格局:一核两翼三极四城

2016-01-19 09:15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仇惠栋

一图读懂南京未来新格局

一核:主城

两翼:江北新区和东南科技创新示范带

三极:空港、海港和高铁三个枢纽经济区

四城:东山、仙林、溧水、高淳四个副城。

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17日在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缪瑞林市长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公布了2016年民生十件实事。

这次会议还将审查和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未来5年南京的城市格局将发生重要变化,将形成“一核两翼三极四城”的城镇化格局,江北新区被定位为新南京发展的新龙头,将与“东南科技创新示范带”成为主城的腾飞之翼。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南京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

回顾2015

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40450元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0亿元,增长9.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8万美元。经济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副省级城市中位次,分别由2010年第10位跃升为第6位、第7位跃升为第4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跃上千亿元台阶,达到1020亿元,同口径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均实现了五年翻番。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4045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45970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19420元。

2015年亮点:

●医改试点及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全面推进,57家公立医院同步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

●轨道交通实现网络化运营,地铁3号线建成通车,5条轨道交通线路同步建设,运营里程达到225公里,位居全国第4。

●扬子江隧道顺利建成,成为五年来建成的第5条过江通道。

●新开工各类保障房301万平方米,竣工296万平方米,累计有13.6万户居民入住保障房,完成城中村、危旧房改造254万平方米。

1.促进就业创业

扶持大众自主创业1.3万人,带动就业8万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1万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

2.方便城乡居民出行

新辟和调整公交线路30条以上。新建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380个以上,新增公共自行车1.45万辆以上。启动实施铁心桥立交等9个交通拥堵节点改造,缓解7条拥堵路段,改造红山南路等5条“断头路”。新改建农村公路400公里、农路桥梁16座。

3.提升医疗保障救助水平

城镇居民基本医保筹资标准提高到550—910元,其中老年居民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60元,其他居民、学生儿童、大学生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30元。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850元,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20元。困难居民医保范围内自付部分救助比例提高到85%,取消门诊大病及住院救助封顶线,确保城乡14.3万最困难群众病有所医。

4.完善健康服务体系

全市医疗联合体核心医院每年下派不少于300名管理、医疗、护理、康复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专家指导帮扶全覆盖。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70%。为30万企业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为3万名以上市民免费体质检测。

5.提高养老服务保障水平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计发标准增加到每月345元。提高被征地人员老年生活困难补助标准,每月增发45元。建成12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中由专业社会组织运营、具备“助餐、助医、助急”等养老服务能力的3A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达200个。全市80%以上街道至少设立一个中心厨房,助餐服务达到300万人次。

6.加强扶残济困

提高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标准,对无业无固定收入的三、四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实施生活救助。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特别扶助对象年满60周岁的,扶助金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0元。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750元。

7.改善教育薄弱环节

加大老城范围外教育配套力度,建成29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增加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的公用经费,改善民办新市民学校办学条件。增加困难学生资助经费,确保九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政府助学。

8.改造棚户区、危旧房

对180个以上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整治出新,对200个老旧小区增设围墙封闭管理。完成主城六区286处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惠及近10万户居民。完成25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

9.整治黑臭河道和积淹水片区

基本消除建成区36条河道黑臭现象。实施环陵路岔路口、汉中路等21处积淹水片区(点)改造。

10.实施脱贫增收工程

农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脱贫比例达到20%以上;20%的经济薄弱村实现稳定收入达百万元以上。

城市品质

片区开发:将推动土山机场搬迁

加快主城区空间整合,严控老城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推进河西城市新中心发展,加速建设河西南部地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项目,加快推进南部新城、麒麟生态科技园、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等片区开发建设,推动土山机场搬迁,实现经济发展与空间开发同步转型。

功能板块:五大老旧片区将改造更新

加强城市更新改造,研究制定城市更新实施方案,重点推动鼓楼滨江、铁北、燕子矶、铁心桥—西善桥、麒麟等成片改造,释放发展新空间。大力推进副城与新城建设,巩固提升东山、仙林两个副城建设,支持江宁建设主城南部中心,高标准建设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高质量配套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有序推进溧水、高淳核心区建设,打造生态与文化、产业与城市相融合的现代化新城。

综合交通:开建高淳至溧阳高速公路

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实施南京市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方案,开工建设高淳至溧阳高速公路,加快完善干线公路网络,推进104国道南京北段、340省道等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加快建设长江五桥,启动长江大桥公路桥维修改造工程,完成中央北路干道整治、雨花路拓宽改造等工程,推进纬七路东进二期等一批道路建设。

公交都市:启动7号线和1号线北延工程

全力创建“公交都市”,续建地铁4号线一期、5号线、宁和线一期和宁高线二期高淳段、溧水段,启动地铁7号线和1号线北延工程。续建马群等一批综合换乘设施,新建改造31座公交场站。加强市政设施建设,新建、改造供水管道90公里。

海绵城市:江北新区和南部新城率先试点

加强地下管线数字化管理,鼓励地下空间复合利用,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结合江北新区核心区和南部新城开发建设,实施一批先导示范项目。

推进国家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建设,开工建设城东废弃物处置中心、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理厂,建成200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能力。

江北新区

定位:江北新区成南京发展的新龙头

加快推进江北新区建设。围绕“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细化完善江北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实施一批行动计划、重大工程、关键项目,努力把江北新区建设成为新南京发展的新龙头、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标志性区域。

产业: 重点打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主攻创新发展,加快推进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江北,规划建设一批大学科技产业创新园、综合型科创服务中心、科技服务城。加快产业培育,围绕构建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科技服务“4+2”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西坝、七坝等港口建设,加快集疏运体系和临港综合配套服务区建设,提升港口物流业综合功能。

基建:推进轨道交通和南京北站建设

推动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加快推进南京铁路北站、轨道交通、综合管廊等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规划建设,推进规划展示馆等重大公益性场馆建设。推动滨江、绿水湾等长江湿地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优化城乡环境,着力构建宜居新区。

民生热词

生态:林木覆盖率达到29.4%

实施绿色南京工程,重点推进滨江等生态绿色廊道、城市楔形绿地建设,林木覆盖率达到29.4%。继续推进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完成一批工业企业搬迁关停。鼓励绿色出行,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完成3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建设。

楼市:有效释放刚需和改善性需求

要分类做好“去库存”工作,扩大普通住房土地供应,调整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逐步扩大公租房供应范围,有效释放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文化:兴建东吴博物馆南唐博物馆

加快中国明清城墙、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推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升级国家馆,举办好国家公祭活动。推进城墙博物馆、东吴博物馆、南唐博物馆等文博场馆建设。

旅游:打造四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

推进世茂梦工厂、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大明文化旅游度假区、长江路历史文化街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支持高淳国际慢城争创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就业:新增就业人口16万

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推行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教育:优质中小学覆盖率达85%

全面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升教育整体质量,进一步优化幼儿园及中小学布局,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实施“新优质初中”创建工程,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达85%。鼓励多元化办学,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快创建南京软件科技大学。

医疗:推进江北国际医疗中心建设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推进医疗联合体、家庭医生制度、医养融合、智慧医疗建设,加快新城新区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市中医院新院区、江北国际医疗中心建设。积极稳妥实施好“全面二孩”政策。加快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提高到3.18平方米。

社保:新开工保障房400万平方米

着力提高综合保障水平,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同步提高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困境儿童、特困残疾人等保障标准,确保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完善医疗救助体系,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的相互衔接。实现临时救助常住人口全覆盖,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强化安居保障,续建各类保障性住房800万平方米,新开工保障房400万平方米,竣工300万平方米。

园区经济

南京将申报自贸试验区

积极推广复制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创新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更好地集聚高端人才、高端技术、高端产业。积极申报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建设海峡两岸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试验区,推动化工园绿色转型,推进溧水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打造高能级的开放型经济平台。

发展壮大枢纽型经济,全面落实空港、海港、高铁港三大枢纽经济区发展政策措施,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枢纽功能,推动空港枢纽经济区申报省级开发区和空港综合保税区,创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

城市国际化

将实行部分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

鼓励外资企业总部机构和研发机构落户南京,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等外资功能性机构15家。部分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和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未来5年

新建6条地铁,兼并多所弱校

“十三五”发展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江北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5个百分点以上。

●提前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000元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五年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

●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3%以上。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9%。

●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2.5岁以上。

基础设施:将建成6条地铁线,再新开建6条线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建成南京长江第五大桥,完成南京长江大桥维修,加快和燕路、仙新路、建宁西路、汉中西路等过江通道研究与建设;推进铁路西站迁建,建成宁启复线铁路,加快推进宁通城际、宁淮城际、合宁客专、沿江城际、沪泰宁城际铁路建设;建成高淳至溧阳、高淳至宣城高速公路,完善主城“井字加外环”快速路网;建成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5号线、1号线北延、宁和线一期、宁高线二期和宁溧线,启动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3号线三期、6号线、7号线、9号线一期、10号线二期,加快轨道交通11号线一期、4号线二期、宁天线南延等线路的报批及建设工作。

城市布局:一核两翼三极四城

在城市功能布局上,十三五期间将推动形成“一核两翼三极四城”的城镇化格局,具体而言一核是指主城,两翼是指江北新区和东南科技创新示范带,三极是指空港、海港和高铁三个枢纽经济区,四城是指东山、仙林、溧水、高淳四个副城。

相比于当下正热的江北新区概念,东南科技创新示范带可能让人有点陌生。记者了解到,这是指南京市域东南方向北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至雨花软件谷的地区,要形成以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麒麟科技创新园、仙林大学城、江宁大学城、软件谷、无线谷、液晶谷、智能电网谷、徐庄软件园、白下高新园区为骨干载体的,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的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域。

江北新区:将建设江北大剧院、国际会展中心

在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方面,将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面推进新区国际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以浦口、高新-大厂、雄州三大组团为中心,构建沿江城镇发展带。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合理新增学校,新建鼓楼医院江北分院、南医大第四附属医院等医院,做好过江通道免费改革后续工作,规划建设铁路南京北站。推进江北大剧院、城市规划展览馆、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公益性项目落地。

教育公平:186所弱校3年内被“合并托管”

南京正在启动优质教育资源放大工程,到2018年,在优质资源未覆盖的186所义务教育学校中,名校兼并弱校11所,名校和弱校联合举办分校12所,名校托管弱校12所,集团化办学90所,采用教育联盟、课程基地等其他方式61所,实现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建设10所以上高中名校

到2020年,南京将建成10所以上在全国范围内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优秀的高级中学,将普及从学前到高中的15年免费特殊教育,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一年免费政策,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医疗资源:建设10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

严格控制老城区大型综合医院的新建和扩建,重点加强配置精神、儿童、妇幼、护理、康复、传染病等薄弱专科医疗资源。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和新增医疗机构向新区新城和郊区扩展,全面建成四大医疗中心,发展区域性医疗联合体、医疗集团,建设“10+1”医学中心。记者了解到,这10+1是指10大临床医学中心和南京慢性病防控中心。这10大则包括心血管病、内分泌代谢病、风湿免疫病、妇产及遗传、骨科、普通外科、神经精神病学、呼吸病及影像、消化病、肿瘤等10个临床医学中心。

政府钱袋子怎么花?

南京今年三公经费削减3912万元

昨天,《关于南京市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提交审议。2015年,南京市一半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20亿元,市本级一半预算收入完成142.8亿元。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指标为1107亿元左右,增长8.5%左右。

今年南京市本级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31241万元,而2015年预算为35153万元,减少了3912万元。根据2016年市本级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表,因公出国(境)支出,2015年预算是2504万元,2016年是3000万元,增加了近500万元。为何不减反增?对此,预算表中解释说,因公出国(境)经费改由部门分散编报为财政集中编制、总额控制,集中管理,2016年预算控制在3000万元,其中500万元为考虑“一带一路”等相关政策增长因素。

今年起,南京启动了公车改革,公车费用因此备受关注。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支出方面,2015年预算为27462万元,2016年预算是23159万元,减少4303万元。具体包括两部分:一是公务用车购置,2015年预算3532万元,2016年为100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2015年预算23930万元,2016年22159万元。南京市财政局局长翁国玖表示,鉴于南京车改方案尚在报省审批过程中,2016年部门预算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经费按照原口径编制,待省批复后,将根据市级公车改革文件具体要求,按规定对部门预算进行调整。考虑车改因素,公务用车购置经费暂按1000万元总量控制。公务接待费支出,2015年预算5187万元,2016年预算5082万元。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肖金成:完善区域战略统筹机制 促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