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合肥:构筑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发展新格局

2016-01-19 09:21 来源: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作者:余佼佼

合肥2020之新面貌——城乡协调的现代化都市区

构筑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发展新格局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轨道交通1-5号线将建成,6-8号线启动建设,主城区无线宽带100%覆盖、一大批城乡公路将修建或改建……未来五年,合肥将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1331”城市发展战略,优化市域主体功能,统筹空间资源配置利用,城乡协调发展。

“合肥2020”素描:

深入实施“1331”城市发展战略,优化市域主体功能,统筹空间资源配置利用,构筑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空间发展新格局。

城市功能四大主城区 确定发展目标与任务

合肥将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农业发展区、生态涵养区、禁止开发区等五类主体功能区。

未来五年,合肥在四大主城区中选定优化发展区。将加快老城更新,提升服务功能,集聚高端要素,重点发展商贸、金融、咨询、文化等现代服务业。严控老城区更新建设强度,有效缓解一环内区域人口密度过大压力。

重点发展区主要功能为强化区域综合承载功能,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产业向园区集聚,实现产城融合,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些区域除了经开、高新、新站和合巢经开区几大开发区外,肥东、肥西等地以及四大老城区的部分街道也被列入重点发展区。农业发展区和生态涵养区多在环巢湖区域。对承担保障国土生态安全、饮水安全、文化遗产等区域实行禁止开发。依法严格保护区域内文物、遗址和生态环境,发挥其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

“首发之区、创业瑶海”、 “首要之区、人文庐阳”、“首创之区、魅力蜀山”、 “首善之区、现代包河”,四个主城区依据自身优势,确定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实现快速发展。

精品城市借鉴国际经验 建设国际学校、医院、社区

合肥将实施街区立面提升工程,提高城市识别度,推进老城区更新,加快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提升街区品质。加快推动瑶海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试点。

同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维持和恢复城市绿地与水体的吸水、渗水、净水能力。到2020年,海绵城市占城市建成区面积比重超过20%。

未来五年,合肥将继续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统筹各类管线建设需求,预留和控制地下空间,合理划定建设区域和管廊空间位置、配套设施用地等三维控制线,制定2016-2020五年滚动项目建设计划,推进高新区拓展区、肥西产城融合示范区、新站区少荃湖片区、空港经济示范区、蜀山西部新城等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

按照国际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建立国际化城市风貌和空间形态的规划引导体系,开展国际化城市外语标识体系建设。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快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文化演艺场馆等公共设施,满足城市的多元需求,创造更高质量、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在交通干道、主要景区、主要街区、公共服务机构和服务设施、重点单位等场所设立双语图文标识以及外语语音服务系统。

城市交通 拥有5条地铁线,公共交通出行30%靠地铁

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合肥将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形成集快速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普通地面公交等于一体的综合客运网络,建设畅通便捷的内部交通体系。

未来五年,合肥将建成轨道交通1-5号线,并启动建设6-8号线,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力争到2020年轨道交通里程达到170公里,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高到30%以上。

同时,强化城市主干道路建设,针对城市重要堵点优化路网交通结构,改善微循环系统。加快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促进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的良性互动,建设“公交都市”,主城区常规公交线网密度达到3公里/平方公里。

城市保障 酝酿一批水电气项目,提高保障能力

在城市供电方面,合肥将继续加快发展电网,提高合肥电网受入电源保障水平,新扩建500千伏变电所4座。加大智能电网建设和城乡电网改造,扩大电网承载负荷。推进经济圈直购电试点,扩大光伏分布式发电站和地面电站建设。

供水方面,合肥将加快推进龙河口饮水工程建设,继续实施蓄水、提引水和调水工程,引大别山优质水源入肥,增强城市供水能力。加强对大中型水库等水源地的保护,对一级水源保护区实施封闭式管理。

供气方面,将争取国家石油、天然气在肥增设管道和战略储备布点,拓宽油气供应渠道、提升贮备能力。积极争取引进西气东输五线、中海油滨海LNG外输调峰管线的天然气。推进“淮气南送”、西气东输、川气东送“双气”利用工程门站和应急气源厂、输气干线等工程建设。完善天然气储气系统,强化安全管理工作,有效提高安全、稳定的供气能力。

县域经济 各县(市)领取全新发展任务单

“十三五”期间,合肥各县(市)也领取了全新的发展任务。

肥东县将围绕打造合宁都市圈重要节点,坚持工业强县、市县融合、开放集聚。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财政收入65亿元。

肥西县将围绕建设合肥西南国际化新城区,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财政收入100亿元。

长丰县将围绕建设合肥北部副中心,立足融入合肥、对接淮南。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50亿元,财政收入75亿元。

庐江县将围绕建设合肥南部副中心,大力实施“两新”突破、“新庐城”建设、旅游提升等三大战略。到2020年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0亿元,财政收入45亿元。

巢湖市将围绕建设合肥东部副中心,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城乡统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20年,生产总值突破4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0亿元,财政收入50亿元。

智慧合肥 主城区无线宽带100%覆盖

“十三五”期间,合肥将推进城市宽带向全光网络演进,打造“百兆进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宽带网络能力。

推进政府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科技园区、商务楼宇、宾馆酒店等单位和场所的光纤宽带接入。推进全市公共场所、服务场所免费WLAN建设,大幅度提高覆盖密度和质量,到2020年,主城区无线宽带覆盖率达100%。

完善“天网工程”功能,规范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合肥”建设,构建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接入校园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社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办公楼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宾馆酒店视频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推进城乡视频防控一体化。

在“十三五”的智慧城市工程项目中,包括数字城管信息系统二期建设、智慧气象“金云”工程、合肥市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二期项目、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及分中心建设工程、市区智能交通系统项目、高新区智慧城市试点工程、方兴智慧社区工程等。

新区升级 规划建设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

未来,合肥将坚持“创新+生态”的理念,创新建设管理方式,规划建设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肩负起为国家改革探索新路径、为安徽经济增添新动力、为合肥城市构建新格局的核心任务。

滨湖新区将率先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的核心区。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新产业、新业态为导向,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实施一批居于产业链核心环节价值链中高端的重大项目,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高端产业集聚区。

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建设国际化高水平开放平台,完善接轨国际的投资贸易体制机制,打造全国重要的内陆开放新高地。

依托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滨湖新区将优化空间开发,实施环境保护和治理,创新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联动的体制机制,探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新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五化协同,建立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多元化可持续城镇化投融资、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等体制机制,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肖金成:完善区域战略统筹机制 促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