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专家:“北三县”未来不会并入通州或并入北京

2016-07-06 13:39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王红茹

河北廊坊市下辖的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三地(下称“北三县”)划归北京管辖的传言已经流传多年,近期又风生水起。

先是今年3月份“北三县”实施全面限贷和积分落户政策,让传言开始发酵;6月17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下称“意见”),首次明确通州和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的协调发展,这让传言达到了顶峰,甚至上演了大厂的某楼盘从开盘7000元/平方米猛涨到2万元/平方米的传奇。

传言虽然很丰满,现实却是太骨感,“北三县”的“入京梦”注定是一场坎坷之旅。未来通州和“北三县”将会如何规划? “北三县”真的会纳入通州行政规划吗?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整理 编辑制表:《中国经济周刊》采制中心

“北三县”与通州实施“三统一”政策

北京市出台的这份意见指出,要统筹好北京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与通州全区域的规划建设,统筹好北京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北京东部地区以及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的协调发展。

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王飞介绍,未来,通州和“北三县”将实现“三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和统一管控。

据了解,北京市将会同河北省相关部门,建立区域协同机制和规划管控机制,与廊坊市“北三县”共同编制跨区域规划。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的详细规划,将从来自全世界50家顶级设计团队和专家中挑选十来家,在今年内设计完成。

“政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所在,尽管目前统一政策的细则并未出台,但是,“统一政策”将会涉及哪些内容?引发各方猜测。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首先是房地产政策,如果没有统一的管控和政策,会造成“北三县”的房价被社会热炒,炒高房价,影响整个副中心的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落地。其次是环保政策,由于政策的不统一,地区之间的矛盾比较大,未来可以在环境排放方面统一标准和政策。第三是产业政策也需要统一,如今很多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到河北后,有的高科技产业不能享受高科技企业的政策,比如资质认证不能衔接,税收政策不统一等,这对企业而言是很大的负担。第四是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也更为急迫。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副主任李国平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统一政策肯定不是全方位的统一,是部分政策的渐次的统一,更多的是改革政策,比如人口管控政策、土地利用政策、产业政策、空间管控政策、环保政策等都要统一强化。

“三统一”除了“北三县”,或将包括天津市武清区

李国平近期很忙碌,经常奔波在通州及周边地区。

受北京市发改委委托,他正在做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边界地区如何管控和发展的课题。据他介绍,除了廊坊的“北三县”,此次研究也将天津武清区包括了进来,“需要在三四个月的时间,形成一个‘速成报告’,我们现在已经启动了。”

专家:“北三县”未来不会并入通州 或并入北京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整理 编辑制表:《中国经济周刊》采制中心

人口规模的管控,是李国平此次课题研究的重点之一。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通州常住人口为135.6万,而“十三五”期间通州区的人口调控上限约为160万人。与之相关的,随着2017年年底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将按时序搬到行政副中心办公,将实现40万人向通州疏解,届时,通州人口将达到175.6万,已经超过“十三五”期间通州控制在160万上限的规模。通州的人口控制压力真的不小。

不仅如此,受京津冀一体化和通州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带动,近两年“北三县”人口快速增长。目前官方公布的“北三县”人口是103万,占廊坊市总人口的22%。

在李国平看来,在一定的时间,“北三县”的人口规模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比较好。“每个县保持在六位数也就是几十万人的规模就可以,千万不要出现爆发性地增加。当然,因为发展需要,不让人口增长也不现实,如果增加,每年人口增量要控制在3%以内。”

在产业发展方面,李国平建议“北三县”不能搞重型化的产业,一定是轻型化发展。“尤其是像燕郊这些地方,要严格管控新增的居住用地,产业也要是轻型化的产业,这是一个共同的择业标准。”

“北三县”并非通州的卫星城

在通州和“北三县”的关系中,通州理所当然会成为中心地区。据此,有观点认为,通州要在周边规划建设自己的“卫星城”,要把通州的功能相对分散化,将这些功能统筹起来考虑,这样就不会造成功能过度集中在城市副中心。

“卫星城”的提法,在20年前就有。只不过,彼时,通州是被定位为北京的卫星城。

在1993 年10月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北京《1994—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里,通州仍被划为“远郊区域”,由于是远郊县(区)政府所在地,被确定为北京14个卫星城之一,其发展重点在于改善与北京市中心城区的交通,为企业投资发展创造环境,完善城镇的生活服务功能。

到2004年,通州的地位明显提升。在《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被作为新北京发展的新城区之一,承担起“疏散中心城人口和部分职能、培养新的产业聚集”功能。

北京首次正式提出将通州打造为城市副中心,是在2012年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随后在2013年和201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都明确要求加快通州这一城市副中心的建设。

去年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通州首次升格为“行政副中心”。这也是1994年以来的20年内对通州定位的第三次大幅调整。尽管在今年4月初,通州由原来的“行政副中心”改为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但并未改变通州仅次于北京中心城区的地位。

当前正日益变得强大的通州,果真要拥有自己的“卫星城”了?

“特意强调通州拥有自己卫星城的说法不合适,也不准确。”李国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通州并非作为一个单独体系存在,和北京是主、次城区的关系。通州作为一个区,下面附属有很多镇,这些镇是北京城镇体系的一部分,应该纳入到北京市的城镇体系中,并非一定要以通州为中心运转;而“卫星城”明显地带有依附关系,“卫星城”的功能更多的是对通州自身职能的一个补充。

“北三县”不会纳入通州,未来或将纳入北京

在河北省,人们对“北三县”耳熟能详。

这三个地方虽然在行政上隶属河北廊坊市,但是,从地图上看,却被京津包得严严实实,成为河北名副其实的“飞地”——虽受河北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成为了河北的经济特区,北京市的“后花园”。

行走在“北三县”的公路上,你会发现许多汽车挂的是北京车牌,9字打头的北京公交车直通于此,居民家中安装的电话也是北京区号的电话。显然,这里已经融入了大北京生活圈。

差别其实很大,主要是北京户籍和河北户籍的差别。当“三统一”政策提出,让“北三县”纳入通州行政区域增加了可能性,也给“北三县”的人民平添了想象空间。

“‘北三县’不会并入通州,也没有必要并到通州。通州仅仅是一个区,已经有900平方公里的面积,作为一个行政区已经足够了。”李国平说,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和统一管控并不意味着大家就合到一起,考虑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避免“北三县”再建成类似燕郊的新卧城,所以提出“三统一”。

说到这儿,李国平话锋一转,“如果今后行政区域进行调整,不排除“北三县”会并入北京,但它绝对不会并入通州。”

这种说法让苦盼入京的“北三县”人民看到了一丝希望,但是可以肯定地说,4年之内,也就是到2020年前,“北三县”划入北京的可能性为零。

记者注意到,“十三五”规划没有行政区划调整的内容,去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没有提及行政区划的调整,更没有关于“北三县”“入京”的只言片语。所以,即便“北三县”入京,估计只能等到2020年以后了。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