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治理城市内涝 要有长远眼光

2016-07-08 15:24 来源:光明网 作者:记者 郑晋鸣

又逢汛期,又逢暴雨,江苏南京又一次面对内涝的威胁。但此次南京依然被动,往往是大水淹到哪里,救援队伍赶到哪里。让人不禁想问,南京何日能摆脱一下大雨就被淹的窘境?

其实,南京对城市的排涝工程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有人认为:南京治理内涝方法不够科学、目光不够长远,前期的大量努力因而没有收到良好成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暴雨后南京的内涝百态

今日凌晨,南京再次降下特大暴雨,河西、城东、城南、江宁多地被淹,由于大面积的路面积水,造成多条交通干线瘫痪。“平时从江宁到市区半小时,今天走了两个小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二学生张涛对记者说。

6月30日开始,连续七天的暴雨席卷了整座南京城,不仅老城区被淹,新城区也是“水漫金山”。记者走遍全城,发现秦淮河水位暴涨,沿线的学校与居民区也被淹了不少。

对南京市民来说,内涝早已成为“常客”。钟山花园城小区的物业项目经理邓家兴告诉记者:“小区已经泡在水里5天了,业主的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邓家兴说,因为小区地势较低,基本上每年都要被淹。“五万块一平米买的房子,如今回不了家。”业主张红梅说,她的家已经在水里泡了五天,“不知何时南京才能告别内涝。”

为何内涝频频发生?

南京拥有丰富的抗洪经验,也有预警方案,洪水早已不该是猛兽。然而遗憾的是,面对这次的突发事件,南京依然显得被动。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内涝去而复返?

苏州大学副教授毛媛媛认为,此次内涝,有其客观原因:“接连一周的暴雨,使得市区积水成片,秦淮河水位暴涨。而梅雨季节,长江下游汛期水位也在不断攀升,导致内河水位低于外江水位,因此秦淮河水也无法排出,城市内涝日趋严重。”

奥体新城才建10年,但在此次暴雨中,低洼地区一个个都变成了大水缸。附近市民告诉记者,主要原因是城市下水道排水能力不足。十年之内,奥体新城的负责人换了三茬。前后任干部工作不衔接,后任干部对于前任的工程和项目不过问,直接导致了“十年辛苦一水漂”。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南京水利投入约100亿元,用于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等体系建设。如此投入,却没有良好的成效,令人惋惜。

“中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的高峰期,城市面积越来越大,河流湿地等天然渗水面积的减少给地下排水管网增加了压力。与此同时,由于管网老旧,排水设施、管道设施设计能力偏低使得城市内涝愈演愈烈。”扬州大学市政工程系系主任从海兵说。

两座值得借鉴的城市

每当暴雨来临、全国各地频发内涝之时,青岛却以“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的美誉,以样板的姿态为公众称道。无独有偶,大连同样也以“不怕淹”引来其他城市的艳羡。这两座城市均是临海城市,年降雨量都在400毫米以上。那为什么这两座城市不怕淹?南京又能从它们身上学到什么?

“青岛与大连的城市管网整体规划比较到位,整座城市的排水系统相互连接,效率很高。”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顾兴宇说,“在下水管道的设计上,两地十分精细。设计理念以宽大和纵深为主要特色,并且可以让下水道快速排水。从横断面看,青岛的下水道呈蛋状的上大小下,下半部分呈V形。上半部分用水泥抹面,下半部分贴的是光滑的瓷瓦,易于泥沙污物能被快速冲走,不会堵塞管道。”

顾兴宇认为,治理城市内涝,要将眼光放得长远些。“南京的排水管道一般能应对五年到十年一遇的降雨,而大连与青岛则能应对二十年一遇的大暴雨。”对此,顾兴宇用“地下比地上大”来形容两地的地下排水设施建设。“青岛的排水管线有2000多公里,是南京的4倍多。”

“城市不断发展,人口越来越稠密,如要彻底治理内涝,需要的是管理者科学的规划与长远的眼光。”顾兴宇说。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