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基多宣言:反思当前城市规划“控制狂心态”

2017-03-01 09:47 来源:财新网 作者:黄子懿 徐和谦

对城市区域按照居住、工作、娱乐等不同功能设置分区,对城市规划造成了深远影响。但这一理念正越来越受到挑战。

近日,纽约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双聘教授、新任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的城市顾问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萨斯基亚·萨森(Saskia Sassen)来到北京,参加分别由启皓北京、清华大学与凯风基金会举办的两场“开放城市”对话。二人在对话中认为,1933年《雅典宪章》所倡导的效率至上、功能分区、高层建筑等原则仍在影响21世纪的城市规划,导致公共领域受到侵蚀,城市变得愈发封闭。

为此,在2016年10月,他们联合伦敦政经学院城市研究教授里奇·博戴特(Ricky Burdett),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Quito)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主导起草了一份名为《基多宣言》(The Quito Papers)的文献。

《基多宣言》提出,“今天的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被塑造和重塑,但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方式所依赖的意识形态和空间模型至少已过时 80 年。”

宣言认为,城市规划和设计专业人士需要扮演重塑当代城市辩论的角色,而联合国等机构则有责任将国家和城市政府的选择公开,让规划专业人士、土地所有者和投资者等重新思考城市的塑造方式。

“与《雅典宪章》不同,《基多宣言》不提供能广泛应用的解决方案,只是想要唤起问题,让人们从本土的角度去思考。”理查德·桑内特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

《雅典宪章》的遗产

理查德·桑内特在《基多宣言》指出,自20 世纪中叶起,城市设计突然衰落。这并非是技术上的衰落,而是对城市的视觉形态和社会功能定位的过度控制,以至于当今的城市规划形成一种“控制狂心态”。

他认为,这种城市设计想象力的衰落,源自于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在上个世纪30年代牵头、由一群建筑师提出的《雅典宪章》,一份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将城市分为居住、工作、娱乐与交通四大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造高层集体住宅以留出空地做为公共空间或交通道路。

“这是一份与机器时代非常相适应的文件,让城市规划简单化了,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落地,而不论当地环境与情况如何。”理查德·桑内特对财新记者表示,在这种规划思路下,效率逐渐取代了社会公平,规则和行政管制不断增加,社交元素与活力街道被限制,影响了城市的创新和增长。

以上海为例,他认为,上海经济已从工业转型至服务业,但建筑却仍然遵循着《雅典宪章》的原则。“他们需要街道,需要可以人与人可以碰面的地方,而不是需要工业一样的住宅。”此前,里奇·博戴特曾撰文指出,韩国松岛、印度古尔冈等速生城市,以及中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郊外住宅区都带有《雅典宪章》的影子。

“很多城市都这样做,他们也许没有建造《雅典宪章》整个框架,但他们建造高层塔楼,消除公共空间。”萨斯基亚·萨森在接受财新记者表示,许多规划者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是通用方法。

攫取性的逻辑

萨斯基亚·萨森还认为,当前之所以重新思考城市规划的方向,原因还在于越来越多的人在城市聚集。她表示:过去十年,大概每年有300万-400万人处于被驱逐的状态。原因主要在于采矿业、种植园、森林业、新城镇以及环境污染的拓展,这些人只能去往城市。

“当人们在20世纪30 年代对《宪章》热议时,仅有不到20% 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而现在,地球正逐渐变成一个主要由城市居民居住的星球。”《基多宣言》指出。

全球主要大城市,近年来的地产购置风潮非常火热,拉大了贫富差距,也加剧了社区封闭。萨斯基亚·萨森表示,“在大规模采购土地的过程中,大部分买的就是城中心的土地,而不是乡村土地。”

以全球地产排名前100名的城市为例,根据萨斯基亚·萨森的研究,这100个城市占世界人口的10%,GDP占到世界30%,但却占到整个地产投资的76%。同时,根据国际房地产咨询机构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2016年发布的数据,2015年,全球房地产的价值已达217万亿美元,是GDP的2.7倍,占全球总资产(包括黄金、股票、债券在内)的60%。

萨斯基亚·萨森说,“这是颠覆历史的数字”。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城市土地虽被购买,但利用率却很低,并且很多是由空壳公司购买的。以纽约时代华纳中心(Times Warner Center)为例,其192间公寓中122间是由空壳公司购买,而彭博塔(Bloomber Tower)的空壳率也高达57%。

她结合财富分配的变化将这些过程命名为“攫取性的逻辑”(A Logic of Extraction),并称虽然城市不可能实现完全公平,但是否应该有一个道德标准去衡量。“随着时间的发展,城市有越来越多的富有的人掌权、管理,这些城市的空间越来越大,但是它的这些社区却是变得更加封闭了。”

城市如何开放?

针对以上问题,理查德·桑内特等人倡导“开放的城市”(Open City),但并不提供类似于《雅典宪章》的具体解决方案。

“这个文件叫做《基多宣言》,而不是叫做新《雅典宪章》。因为我们想要区分一个事实,今天的城市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答案。”理查德·桑内特建议,以多孔性(Porosity)、不完整(Incompleteness)、同步性(Synchronicity)的思路去打造开放城市。

--多孔性是指城市中的机构和秩序不要完全僵硬或封闭,比如,商业街旁可以是医院或者学院,社会各个领域可以在此相互交融;

--不完整性是指,规划和建设时留出前瞻性的空间,不要一次性建完,不完整的结构会根据所处环境自身不断适应和发展;

--同步性则指,城市可以混合不同的多功能,模糊空间的功能边界,实现开放与融合。

理查德·桑内特对财新记者表示,他们想要倡导的是城市“实验”,而非“确定性”。“新时代的城市发展可以不遵循过去成型的发展模式,这也是《基多宣言》里提到很多次‘实验'的原因。我们不相信有最好的实践方式,因为其实他们也是最有破坏力的。”

一方面,“这会打破本土经验。”萨斯基亚·萨森补充道,《基多宣言》之所以现在还称作“文献”(Papers),也意味着他们“正在思考,同时也正在接纳不同的观点。”

同时,以“基多”命名文献,也因为“基多”是厄瓜多尔土著语言,而非征服者的西班牙语。“各式各样的观点涌进来,就像当初各式各样的人和事物涌入基多一样。基多就是基多,不是美国的或者欧洲的,不是征服者的。”萨斯基亚·萨森说。

据二人透露,《基多宣言》正文仍在商议和撰写中,预计将于今年秋季正式发布。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陈宪:“中部地区崛起”20年 高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