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对标全球城市 强化城市空间治理

2017-03-08 09:49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姚毅

城市空间战略是成都市委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157”总体思路的先导策略,旨在“优化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这一战略意图的实现需要采取现代城市治理的思维和路径,强化城市空间治理的法治保障、多元参与以及市域、区域、国际等多个区域层次的协调互动。

国外城市空间治理的理念革新与经验借鉴

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城市快速扩张的过程,各国政府纷纷探寻城市空间治理的应对之策,城市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

——新区域主义理念与巴黎的大都市区治理

新区域主义本质上是城市区域观,强调城市与区域的动态平衡和有机平衡,倡导建立都市区政府,以此来解决城市无序扩张的问题。巴黎以推动巴黎地区整体均衡发展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思路,建设城市副中心和远郊新城,从而保持巴黎地区在世界工业生产上的竞争力的同时,有更多空间发挥服务中心作用。

——新城市主义理念与新加坡的“邻里中心”建设

新城市主义主要针对城市用地扩张和传统邻里淡漠等问题,强调“具有人文关怀、用地集约、适合步行”的新型城市设计理念,倡导集约化、高密度的社区开发,形成完善的都市、城镇、乡村和邻里单元。新加坡“邻里中心”的概念来源于新加坡政府1965年推行并长期实施的组屋计划,“邻里中心”体现充分利用土地,各项设施集中统一、精心设计的思想,构成城市文化的基本单元。

——精明增长理念与美国的城市增长管理

精明增长理念得益于新城市主义思想,强调将城市发展融入到区域整体生态体系和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中,倡导城市增长边界的控制、公交导向发展以及城市用地的再开发。二战后,美国强化对“城市增长边界”的控制,加强公共交通的发展,将轨道交通站点的周边地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心。

——紧凑城市理念与东京的交通导向发展战略

紧凑城市发展理念重点在于解决城市扩张过程中的中心城区衰退以及城市扩张的无序性问题,强调城市功能的有机组合和城市空间运行效率,倡导采取交通系统把城市中心和分散在其周边自给自足的紧凑社区集聚和联系起来的形态。东京多中心网络型的城市空间结构,通过新干线、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交通通讯网络进行有效连接,减弱了对中心城市的过度依赖,有效弥补了经济空间对生活空间的破坏。

成都推进城市空间治理的发展形势和基础

近年来,中央、省委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和深入实施,成都获批国家中心城市以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使得成都城市空间治理的基础和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中央进一步明确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最终形成“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的“4+3”战略布局。同时,四川省委明确提出“坚持把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作为总揽,在加快区域竞相发展中提升全省整体实力”,并进一步指出首位城市要对标高端、辐射带动。

国家中心城市的获批意味着成都将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区域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这需要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为区域功能的发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天府新区的快速发展,为成都空间格局由单中心、摊大饼向双中心、网络化转变提供重要的战略机遇。

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提供了坚实基础。成都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中心城区以外的二三圈层区(市)县GDP占比已超过50%;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成都中小城市人口和产业承载力;市域轨道交通水平大幅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了市域各地区之间的网络化连接。

新时期成都推进城市空间治理的几点建议

成都城市空间治理要立足成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尊重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广泛借鉴国外城市空间治理的有益经验,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城市空间战略为基本指引,增强城市空间治理的法治保障、多元参与,有重点地推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城市功能的升级。

——增强城市空间治理的法治保障

以法治为准绳,为城市空间、规模、产业等结构调整的协调一致,为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等空间的合理布局,为政府、社会、社会的有序参与,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一是加强城市空间治理的法治建设。强化顶层设计,抓紧制定《成都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为城市空间治理提供法治保障。二是加强城市空间治理的规划引领。注重市域和区域的规划统筹,强化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三是完善城市空间治理的政策体系。加大对于环高校成果转化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等城市空间治理新兴领域的政策指引,加快落实《成都市中心城区小街区巷加密成网行动计划》等空间治理策略。

——促进城市空间治理的多元协商合作

坚持协调协同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城市空间治理模式,积极构建城市空间治理的新型政企和政民关系。

一是加强城市空间治理的PPP模式的运用。建立健全城市空间治理的PPP模式,增进成都城市空间治理效率。二是加强城市空间治理的社会参与和规划参与。发挥基层社区和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和市民互动桥梁的作用,搭建多层次的多方利益协商平台,建立健全及时回馈、共同决策的良性互动模式。三是加强城市空间治理的决策咨询,为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明确城市空间治理的重点领域

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城市空间战略为基本指引,广泛借鉴国外城市空间治理的有益经验,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城市空间治理。

一是注重不同区域层次的空间治理的协同推进。在市域层面,要注重城市功能的整合和升级,推进城市发展空间的优化;在区域层面,要加强成都平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不同区域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在国际层面,强化与全球的互联互通,积极融入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二是注重城市内部“双中心”和卫星城的网络化连接。进一步明确中心城区和成都天府新区“双中心”的核心功能,合理疏解城市中心的非核心功能;各卫星城要按照“独立成市”的发展理念,建强各自主体功能,注重引导形成多样化非主体功能;加快实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建设计划。三是注重城市基本空间单元的“人文关怀、功能复合、有机组合”。注重城市街区、城市社区、城市枢纽站点区域等城市基本空间单元的治理,增强公共服务配套,强化各种功能之间的系统组合和高效的网络化连接。

(作者:成都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副研究员)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