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雄安规划编制 战略研究先行

2017-05-24 16:11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刘士林

目前,围绕着雄安新区规划的各种讨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户籍、房产、企业入驻、原居民搬迁等细节问题上,而作为基础性设计和总体性配置的战略研究却严重不足。我们一直强调,“城市规划编制,战略研究先行。”对于雄安新区而言,必须先把新区的战略定位、战略框架和战略重点想明白。

首先,战略定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示范区。雄安新区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推进过程中批准设立的规格最高的国家新区,因此在战略定位上要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保持高度一致。

从模式上看,旧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由政府主导的“政治型城市化”;二是任由市场发挥的“经济型城市化”。与之相对,新型城镇化提出的生态城市、人文城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树立正确的城市观、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及协调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等,都是针对旧城市化的问题和后遗症而发。

就此而言,雄安新区应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作为自身的战略定位,深刻把握和体现“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科学内涵,为画一张最好最美的新区蓝图提供指导和支持。

其次,战略框架——“十三五”规划以“1+5”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城市”。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雄安新区在战略框架上并不需要“一切推倒重来”,而应与已有的战略规划密切联系起来进行交互设计。

由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十三五”规划在时间上完全叠合,加之后者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补入了新精神和新要求,因此,“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以“1+5”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城市”,也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应遵循的基本战略框架。所谓的“1”,是“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所谓“5”,是对“新型城市”的具体界定。新型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创新城市、人文城市和紧凑城市。

“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新型城市”,目前还没有成功的建设样板。如同一张白纸的雄安新区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研究雄安新区的战略框架时,完全可以按照此战略框架编制雄安新区规划,而不需在此之外另起炉灶。

最后,战略重点——以规划预防城市“过度集聚”。城市发展离不开“集聚”,但过度“集聚”就会导致城市病。这是旧城市化的一个主要问题,以至于在今天我们看任何一个城市规划,百分之百都会碰到“轴”“带”“区”“点”等概念,也百分之百都会看到“上下左右几个圈”再加“几个纵横轴线”的图示。旧城市化走过的道路、经验和成本都是有意义并且值得吸取的,目的就是要防止过度集聚。

要改变旧城市化的规划思路,需要确立一种“集中+分散”的基本思路,做到“该集聚时集聚,该分散时分散”。和一般新区遇到的“卧城”“鬼城”“产城不融合”等问题不同,可以预言在未来的相当长的时期内,雄安新区的主要任务是防止“过度集中”。

城市发展的关键不在事后“用脚投票”,而贵在事前“用脑子思考”。在新区规划的起始阶段,认真研究环境、经济与人口等因素的错综复杂机制,通过制定适当政策和科学编制发展规划,促进经济、产业、人口等有序集聚,引导人口与资源多点、多线、多面布局,既要防止“过度集中”,也要解决“过于分散”,把能想到的问题都解决在萌芽阶段,是雄安新区亟待下好的一步先手棋。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