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北京青年报:把北京建成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典范

过去五年城市发展实现了深刻转型 未来将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2017-06-21 10:56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王斌 林艳 蒋若静 解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北京这座伟大城市新的历史使命,也是全市人民的新期望。对接雄安新区,提升环境质量,办好冬奥会,科研再投入……北京,正撑起可持续发展的风帆前进!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关系北京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昨天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予以了明确。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作报告时指出,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北京视察并发表的重要讲话,将“努力把北京建设成拥有优质政务保障能力和国际交往环境的大国首都,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首善之区,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世界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这既是北京的新定位,也是北京将要承担的新使命,一幅壮美的未来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过去五年,北京城市发展已经深刻转型,“实现了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这是蔡奇书记对北京过去五年的重大转变所做的高度性总结。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背后,是1341家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的关停退出、353家市场和物流中心的调整疏解……市党代会代表、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列举了一组有力的数据:以前北京GDP 每增加一个点,需要6.58万人,而在去年,GDP增加一个点,只需要0.36万人,城市发展动力显然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北京制定了疏解腾退空间管理和使用意见,提出“核心区将主要用于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功能”。此次党代会工作报告,突出了首都的政治战略。市党代会代表、西城区区长王少峰认为,核心区要为国家的政治活动、政治安全提供适度空间,确保中央首脑机关绝对安全,确保城市安全运行。未来五年,西城区要在精细化管理、破解大城市病、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让中央机关、居民群众享受更为便利的生活。市党代会代表、东城区区长李先忠也表示,一些非政务服务功能的设施可以考虑疏解出去。通过疏解整治来促提升,努力形成优良政务环境和人居环境,从而展现“大国首都”形象和城市魅力。

报告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北京这座千年古都,已经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作为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作为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北京的发展与党和国家的使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过去的五年,北京城市发展也发生了深刻转型。充分认识到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把握“舍”与“得”“都”与“城”的辩证关系,实现了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

其他亮点

办好冬奥会

北京2020年举办冬奥测试赛

报告原文:全力办好2022年冬奥会,全面落实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理念,确保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确保主要竞赛场馆和基础设施2019年底前建成、2020年测试赛举办成功。

解读:国际奥委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日前在京召开第二次会议。根据安排,今年将重点推进新建竞赛场馆的规划建设。国家速滑馆通过国际竞标确定的“冰丝带”建筑概念方案,正在进行深化设计,场地开始平整。而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也将于今年年底向社会发布。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编制基础阶段规划,梳理确定了3081项重点任务;加快推动场馆规划建设,确定了国家速滑馆建筑概念方案,雪上项目新建场馆正在规划设计,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如期进行;启动市场开发计划,制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愿景,完成会徽国际征集。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科技创新

北京科技研发投入位居全国首位

报告原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至60%。

解读:“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至60%”,这是党代会报告中对于北京五年来发展数据总结的一大亮点。2016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479.8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58%,研发投入强度5.84%,位居全国首位,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了76.8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6倍;我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219项技术中,北京占比55.7%;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4.57万亿元,比2011年增长1.3倍……多项数据表明,近年来北京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的重大成效,自主创新能力在稳步提高,创新发展新动能不断加快培育,科技进步成为北京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驱动力。

市科委主任许强总结说,五年的创新发展,北京科技创新实现了“五个增强”,第一个方面,科技创新摆在了首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进一步增强;第二个方面,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先行兵”,北京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加;四是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先行先试改革对科技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五是科技创新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文/本报记者 林艳

空气质量

PM2.5浓度五年累计降23.7%

报告原文:全面打响治理大气污染攻坚战,淘汰全部“黄标车”,告别燃煤发电史,PM2.5年均浓度2016年比2012年累计下降23.7%……分阶段制定实施治理计划,全面落实责任,确保PM2.5年均浓度下降幅度符合国家要求,确保全市建成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全处理、黑臭水体全消除,有效治理污染地块。

解读:通过过去五年的努力,本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3年至2016年,北京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89.5、85.9、80.6和73微克/立方米,2016年较2012年下降23.7%。其他三项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也呈持续改善趋势,2016年均浓度分别为92、10和48微克/立方米,较2012年分别下降15.2%、64.3%和8.2%。目前,本市二氧化硫浓度水平与南方沿海无采暖城市相当,PM10年均浓度首次降到100微克/立方米以下。

空气质量的改善,离不开“人努力”。近年来,本市坚持能源清洁化战略,在电力、工业、供暖、生活等领域持续加快能源结构调整。2013年至2016年,全市年用煤总量由2300万吨压减到1000万吨以内;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彻底替代4座燃煤电厂,实现电厂生产燃气化。

针对“PM2.5年均浓度下降幅度符合国家要求”,北青报记者查阅住建部、环保部印发的《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通知》提出,城市污染治理与市政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平均下降18%;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完成老城区的雨污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国家新的环保排放要求或地表水Ⅳ类标准。文/本报记者 王斌

对接雄安新区

雄安为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支撑

报告原文: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将与城市副中心共同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当成自己的事,主动加强规划对接、政策对接、项目对接,全方位加强合作,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做到有求必应、积极配合、毫不含糊。

解读:雄安新区位属河北省,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等3个县城及周边部分区域。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此设立国家级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雄安新区要通过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和天津、石家庄市区“瘦身”问题创造空间,为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支撑。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生态建设

人均公园绿地将达16.5平方米

报告原文:完成百万亩平原造林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3%,林木绿化率达到5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6平方米。

解读:消除出门500米见绿地盲区,是近年来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点。去年,全市通过拆违建绿、疏解还绿、规划建绿等方式,见缝插绿,在城区新增了45处公园绿地、56处小微绿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随之增加到16.1平方米。未来五年,全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以上,“身边见绿”的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文/本报记者 王斌

优质能源供热比例提高到88%

报告原文:一大批水电气热和交通、通信设施建成投用,地铁新增202公里、成网运营,优质能源比重达到88%,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解读:过去五年,北京市天然气用量从2012年的92亿方提升至今年的175亿方,增长90%。北京清洁供暖改造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多年来持续推进“煤改电”“煤改气”等工作。今年5月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供暖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北京清洁能源供热比例已提高到88%。

文/本报记者 王斌

垃圾治理

推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

报告原文: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提高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解读:去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也联合发布了《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底,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将得到有效分类。在北京市召开的“十三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解读发布会上,市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研究适时推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而在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明确到今年年底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及省区市直属机关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迈出了“垃圾强制”分类的第一步。

“十三五”期间,本市除了推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还将制定分类后垃圾效果认定标准,探索完善低值可回收物补助政策,提高再生资源和厨余垃圾的重量和质量。

据预测,到2020年,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将达到2.8万吨/日;餐厨垃圾产生量为2900吨/日。对此,市城管委固废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丰台、首钢等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厂将尽快实现投产,已经建成的餐厨垃圾就地处理站的运营管理也要进一步加强。

文/本报记者 王斌 图片制作/沙楠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