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启程 业界:各城市应错位发展

2017-09-05 11:4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陈晓星

粤港澳大湾区不是梦

刚刚结束内地访问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香港未来的两大发展机遇一是“一带一路”,二是粤港澳大湾区。身处大湾区的深圳,林郑月娥与已经成为“湾区人”的香港青年创业团队相遇,勉励香港青年在深圳施展才华,创新创业。

图为正在施工中的香港西九龙高铁总站,将成为香港新地标。陈晓星摄

“湾区”在地理上指海湾、港湾地区,因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而幸福指数爆棚,成为高大上的象征。现在,中国的大湾区正在形成,名字是粤—港—澳,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等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

实 力

粤港澳具备了大湾区的基础条件。首先,交通硬件能拿高分,香港、深圳、广州、珠海、澳门五大机场,广州、深圳、香港、珠海四大港口,可称世界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当下,港珠澳大桥工程和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工程正在收官。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珠海,建成后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从香港到珠海的车程只需30分钟,现在大桥的香港接线和香港口岸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完工,具备通车条件。而明年下半年完工的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将粤港以高铁的速度联成一日生活圈:广州南站到香港48分钟,虎门到香港33分钟,深圳北站到香港23分钟,深圳福田到香港14分钟。

支撑大湾区地位的还得有经济。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的GDP总量已超1.3万亿美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比较一下,东京湾区是1.8万亿美元,纽约湾区是1.4万亿美元,旧金山湾区是0.8万亿美元。大湾区的共同特点是新兴产业,在这方面硅谷称雄。但深圳2016年创新产业经济占GDP比重为50.4%,互联网、生物、新能源、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设备成为主流,一天有50多项发明专利诞生。在粤港澳大湾区,腾讯、华为、中兴、网易已经就位,新兴产业群吹响集结号。

路 径

当然,不是拢在一起就是大就能大,也不是数字大了就是“大湾区”。记者在采访中不断听到香港业界领袖对大湾区的建议:各城市间应该错位发展,资源要整合,分工要合理,实现各地人才、物流、资金流、资讯流的对接;由国家牵头成立一个统筹发展委员会,规划协调大湾区内的产业分工,推动各城市间的合作。

湾区的优势就是协同发展,发挥群聚规模效应。比如东京湾区,7个港口各有分工,有的负责原料,有的负责外贸,有的负责内销,绝不能抢到篮子就是菜,自我竞争搞内耗。当下,国家正在制定大湾区的具体规划。有专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既要合乎发展规律,又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比如湾区内有自贸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还有“一国两制”,要形成有机整体没有现成的经验参考,需要科学的规划和湾区人的智慧与包容。现在,港澳的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融资平台,已经和广东的制造能力、成果转化载体完成了互补的融合,进入大湾区时代,还要再向上升级一步。

信 心

今年香港回归20周年前夕,记者赴香港采访,在深圳皇岗口岸过关,迎面有内地的男女老少从香港回来,也有背着双肩背的香港人下班后回香港。现在广东人到香港逛街、约会、看电影、上大学、谈生意成为日常,香港人到广东探亲访友、过周末如在一城。想想20年前香港与内地遥远的心理距离,两地间的融合演绎了沧海桑田。那么20年后呢?“我们都是湾区人”绝非口号。

8月31日,在深圳访问的林郑月娥在深港设计创意展开幕式上说,深圳和香港将会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设计双城”。深圳市委书王伟中表示,“香港创意”加“深圳设计”将走向世界。林郑月娥与王伟中还共同启动了前海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建设,产业园命名为“二元桥”,寓意香港、深圳两地设计创意在此交汇。

大湾区内的城市已经开始提速,要在大湾区内展现实力。“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结成都市圈做大做强,并积极寻求与港澳的合作。今年7月底,佛山赴香港举行“香港+佛山”高端服务示范区投资环境推介会,启动了两地金融、贸易、专业服务、产业载体等多领域的合作,为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了新的机会。

粤港澳大湾区启程!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