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增强重庆城市辐射带动力 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2019-02-18 09:18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黄庆华

重庆高质量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不仅是要满足本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助推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构建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格局,最终发挥辐射全国的作用。

重庆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如何进一步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将是重庆经济发展必须面对并着力破解的一个难题。为此,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理顺城市辐射带动力与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科学谋划增强重庆以辐射带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充分发挥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立足“两点”、建设“两地”、实现“两高”,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城市辐射带动力与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城市辐射带动力是城市凭借产业结构、交通区位、民生事业、生态文明、制度环境、人力资本等领域的优势条件,通过经济高质量建设,辐射周边区域以形成联动发展格局的能力。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凸显,“三大攻坚战”攻坚效果显著,“八项行动计划”实施硕果累累,通过极化效应快速聚集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奠定了城市辐射带动力的基础。

城市优势资源集聚的最终目的是要将高质量动能通过辐射效应传递到周边地区,实现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这些高质量动能包括:产业分工与专业化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高端人才流动与研发成果扩散产生的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创新、生态建设和民生事业等领域的示范效应等等。从这个意义上看,重庆高质量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不仅是要满足本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助推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构建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格局,最终发挥辐射全国的作用。

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与高质量发展助推力之间还具有紧密互利的共生关系。一方面,中心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进而构建起高质量发展轴,最终演化为高质量经济带,实现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对于高质量发展整体起到助推力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心城市助推区域乃至全国层面高质量整体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各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使得更为优质的要素资源又向中心城市集聚,再次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重庆高质量发展正是通过上述过程的多次循环,在带动力与助推力共生作用下,引领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形成。

坚持“四化”驱动,增强重庆城市辐射带动力

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做到“四个扎实”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为驱动力量,稳抓高质量提升工作,科学谋划全局,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

国际化增强城市发展影响力。首先,借助“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特殊区位优势,依托“1+2+7+7”开放平台体系,持续吸引优质外资、高端人才和先进制造技术等优质资源,打造成为国际化的高质量要素聚集地。其次,以发展集航空、水运、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一体的多式联运为重要抓手,促进贸易便利化,继续优化“单一窗口”运行,切实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中新陆海贸易新通道等对外贸易通道建设。再次,以重庆自贸试验区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为载体,继续加强对外投资、贸易、金融和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政策创新,争取先试先行,示范成渝城市群,共建内陆开放经济带。

绿色化提升城市生活的品质。首先,实施严格的产业准入控制,鼓励高技术、高环保、高标准和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三高三低”企业发展,在长江经济带中带头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其次,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城市立体绿化、长江岸线整治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等领域加快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示范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再次,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通过与成渝城市群产业分工与设施互联,大力推进区域性的生产、生活资源循环利用。最后,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切实促进城市绿色文明发展,打造示范国内外的高质量绿色城市样板。

智能化提升城市持续竞争力。首先,依靠智能信息技术,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汽车、电子信息两大核心产业引领,构建成渝城市群智能型产业集群。其次,抓住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发展机遇,借助腾讯、阿里巴巴、华为等知名企业入驻重庆有利契机,加速大数据智能化企业的集聚,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智能型产业体系。再次,以智能型产业园区为载体,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全方位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最后,借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加快智能产业项目投融资体系建设,吸引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参与智能项目投资,加速智能领域研发创新的成果转化。

人文化提升城市发展的内涵。首先,传承城市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巴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大后方抗战文化、革命文化、近现代都市文化,承载历史,开放前行,向国内外展示城市高质量发展精神动力。其次,通过“一带一路”、中新陆海贸易新通道,增进与国内外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多方位推动重庆人文化进程,引导构建包容性文化发展格局。再次,将城市人文发展与教育培训相联系,通过人才跨地区流动,把城市高质量发展经验逐步向周边区域扩散,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进程。

加快重庆高质量发展,以一域发展助推全局

当前,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稳步向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力度空前。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发展指引的正确方向,在实干中战胜困难,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以一域发展助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进程。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第一,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多方位运用财政补贴、奖励政策,严格落实税收减免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激发微观经济主体创新活力。第二,重点防控金融风险和政府债务风险,构建经济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减少金融杠杆,稳定住房价格,完善问题倒查和责任追究机制,督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严控政府债务风险。第三,以项目化、机制化、政策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心组织规划一批投资项目,创新发展机制,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实现政策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项目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换代。第一,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步伐,重点加强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智能化投入,采取风险投资运作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参与的方式,共同促进智能领域基础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第二,支持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领域要结合智能制造发展要求,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服务产业。生活性服务领域要瞄准居民消费升级方向,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第三,围绕柑橘、榨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衍生发展以田园综合体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业,实现农业“接二连三”,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持续扩大有效需求。第一,推动商圈提档升级,发展高端商贸服务综合体,满足居民中高端消费品需求,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创新商贸平台,支持多种形式共享消费发展。第二,强化投资拉动作用,在交通、通讯等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上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凸显重庆基础设施优势。积极吸引高质量对外投资,发挥外商投资技术扩散效应。第三,确保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加大对供应链和贸易集成企业的引进力度,扩大总部贸易、转口贸易规模。深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鼓励跨境电商企业发展。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度和准度,重点加强渝东北、渝东南片区产业扶贫开发工作,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壮大以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同时,在现有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成果上,进一步扩大“卫星遥感+无人机拍摄+实地走访”扶贫信息收集的覆盖面,为精准定位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奠定数据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城市向农村的现代要素流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鼓励城市资本投入农村第二、三产业,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以打造特色小镇为契机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发展。

抓好民生改善工作。一方面,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产业吸纳就业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生产、生活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创业创新活动,给予创业人员财政补贴和支持,大力发展小微企业,扩充就业岗位渠道来源。另一方面,拓宽公共服务覆盖面,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强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展,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向高品质生活的转变,彰显高质量发展成果。

(作者系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