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会议报告>其他报告> 正文

张杰:历史城市景观的保护与提升——探索更新时代应对变化的新途径

2021-04-01 13:43 来源:规划中国

2021年3月29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年度学术交流会盛大召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发表题为“历史城市景观的保护与提升——探索更新时代应对变化的新途径”的主题演讲,现将内容作一概要整理,以飨读者。

01 背景

在存量为主的时代,科学认识城市存量空间及其环境特点,是完成十四五提出的“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任务的重要基础。城市更新是对既有空间体系的调试。因此,在城市更新理念下应当如何认识身边的环境?如何认识可触及的环境体系?是城市更新需要关注的重点。

现代城市和传统城市的区别在于,现代城市更讲求功能分区,而传统城市则是以街道和建筑族群作为集体出现,其产权功能更加综合,共同的文化和信仰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文化是城市更新时代的重要元素。

地理学发展促进了文化景观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将城市作为一种景观,认为在认识地理空间等具象内容的时候,要更多关注地方性趋势,将宏观理念耦合到具体空间环境。我国多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遗产塑造了我国丰富的文化景观。自2005年提出历史城市景观概念以来,遗产保护领域对历史城市景观的研究较为丰富,我国对于历史城市景观的研究也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但是将历史城市景观理念和城市更新结合则是一种新的思考和探索。

02 景德镇案例:御窑厂周边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与提升

景德镇的陶瓷产业持续千年,形成了与其相关的生产、交通、商贸、文化、生活、信仰,也在地理空间上留下了众多相关遗存,比如与瓷业生产相关的瓷厂、窑址,与瓷业交通相关的码头、驿站、古道,与瓷业商贸相关的店铺、古街、会馆等,与瓷业文化相关的碑刻、文化教育建筑等,与瓷业生活相关的传统村落、城垣城楼等。因此我们提出以功能组织结构为核心的景德镇历史城市景观的整体保护。

景德镇各类瓷业相关遗址分布

回顾历史,景德镇的城市发展呈现出逐步向昌江推动的过程,代表了景德镇从山到江的城市发展历程。景德镇自宋元时期既已奠定基础,当时主要是位于山地。到明清时期,由于御窑、民窑瓷器产业的发展,促成了景德镇整个瓷器相关业态及生产链条的产生,景德镇城市逐渐向昌江推移,在空间上则形成了垂直于江的交通体系和空间体系,体现了典型的“官搭民烧”和城市临江形成的功能布局的剖面特征。瓷器的运输、生产,以及为瓷器生产配套的其他生活服务功能都对景德镇城市可阅读的文化景观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微观上,景德镇民窑生产体系也形成了其独特的“一窑十坯”的重要生产社区单元结构。

景德镇城市时空分布迁移图

到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很多传统窑的原始功能丧失,使得城市原来从山到江的地理环境剖面变得模糊。到了90年代初,由于沿路城市改造的推进,完全割裂了街道和街道内部的城市功能景观,使得老城整体环境衰退严重,街道内部缺乏消防等各类基础设施。

景德镇衰败的老城空间

因此,如何应对该区域相关产业衰退背景下产生的功能丧失与空间秩序的模糊、衰退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回归地方性的挖掘,需要对景德镇城市历史沿革、山水环境、在产业驱动下产生的城市聚落、以及城市形成过程中的互动元素进行梳理。

03 城市历史空间剖面秩序的提升与景观彰显

盖迪斯的区域城市剖面是一种共时性的城市空间体系与空间资源的关系,启发了我们通过历史时性空间景观与空间资源对城市进行整体更新。景德镇具有从山到江的城市环境,昌江是景德镇曾经比较有活力的界面。我们试图将曾经的功能性环境提升为大家愿意靠近的环境,力求打造景德镇“一轴、一核、三片、多点”的功能组织结构。

景德镇工程片区功能组织结构

04 建筑分类整治工程

4.1  复建、维修:徐家窑

徐家窑的复建、维修是一个如何通过传统生活场所的恢复激活周边地区活力的案例,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节点。项目完全依据历史记载、历史记忆进行恢复,恢复过程充分使用本地工匠、引入社区参与。

徐家窑复建

4.2 改造新建:建国瓷厂停车楼

项目所处的建国瓷厂是新中国瓷业发展历程中独特而不可替代的见证。项目将原有超高不协调的旧厂房拆除之后,形成了3773㎡的空地范围。项目严格按照配角原则、织补性原则,尊重周边街区风貌环境与老地形,利用停车场设计契机,织补文化脉络,填补功能不足,提升片区的休闲活动环境。最终,通过使用地方生态材料进行空间织补,将其作为激活周边、服务周边的功能使用,为景德镇老城提供公共活动平台,成为老城的公共服务中心。同时,由于项目处于半山坡,也是俯瞰老城的重要空间。

建国瓷厂停车楼

4.3 维修利用:遗产酒店

项目通过对建筑性能以及再利用可能性进行分析,研究空间适应性,利用可拆除空间注入基础设施、配套接待设施等功能。维修过程中,遵循能留尽留的原则,尽可能保留时间的痕迹。

热门专题

2024全国两会专题

一周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