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将转向“内生型”发展,由关注高度集聚的生产空间逐步转向适度规模的宜居空间,城市发展导向将是“宜居、宜业、便捷、舒适”,规划行业需要以低碳生态的城市规划观呼应城市空间转型发展
规划会客厅 2016-02-04
城市设计控制往往会采用规定性和绩效性导则相结合的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控制元素。但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尽可能多地采用绩效性的设计导则,确保达到设计控制目标但不限制具体手段,除非地区特
规划会客厅 2016-02-04
多元性是城市最为本质的特征,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所在。沃斯(LouisWorth)在关于城市性特征的经典论述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性的基本特征是人口规模、密度和异质性。规模和密度是现象性
规划会客厅 2016-02-04
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比起地面构筑物的建设更为困难和复杂。这是因为基础设施具有系统性强、隐蔽性强和综合性强的特点,而且投资大、见效慢。因此,规划建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规律性的问题。
规划会客厅 2016-02-01
开发区作为一种产业空间,其发展必须主动适应市场规律、经济规律的变化。在新型城镇化阶段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在尊重规律基础上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是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
规划会客厅 2016-02-01
城市安全减灾规划首先是根据城市现状和发展目标,对城市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合理确定城市综合防御目标。在此基础上明确城市发展的可接受风险和安全底线,即涉及城市发展全局安全的防灾工程设施用
规划会客厅 2016-02-01
S型曲线规律在国家尺度、宏观态势方面确实具有较好的解释性,但是如果忽视了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制度等具体的环境,混淆了其适用的空间尺度,那就成为了谬误,会误导我们的研究和决策,而这正
规划会客厅 2016-02-01
我体会会议的精神,显然这些市县的“城市群”不是会议所指的“主体形态”。决策者是把沿海发达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作为我国已经形成的“城市群”,而且要在我国的中西部和东北,也发展形
规划会客厅 2016-01-19
实际上世博后的思考在世博之前就已经做得比较系统,这是上海世博会和历届世博会相比有很大突破的一点。这次上海世博会的规划,不是从2010年开始做的,而是从2020年、2030年开始做的
规划会客厅 2016-01-12
中国的城市发展犹如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现在到了向“更有质量”变轨时。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到,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
规划会客厅 2016-01-11
对于特大、超大城市来说,享受宜居,必然要牺牲一点经济活力,要追求经济活力,可能要牺牲一点宜居,什么好处都想拿是办不到的。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如何保持合理的平衡。按照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
规划会客厅 2016-01-07
交通拥堵、房价高企、雾霾围城的当下,“城市病”尤其是“特大城市病”如何来“把脉”、怎样来“开药”,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国城市规划网特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誉理事长邹德慈院士为大
规划会客厅 2016-01-06
我国当前没有可执行的“城市”界定标准,18年来中国城市数量不增反降,违背城市发展基本规律。日本每百万人拥有5个城市,而中国仅为0.5个。城市数量不足是中国城市病产生的第一原因。我们
规划会客厅 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