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背景
按照《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提出的城市空间向南拓展发展思路;从整合区域资源、优化发展空间角度,2010年沈阳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浑南新区、航高基地、东陵区进行三区合署的战略决策;恰逢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在沈阳举办的历史契机,全面开启了浑南新城规划建设。
二、编制过程
浑南新城总体规划于2010年6月进行方案征集;2010年7月规划成果完成;2010年8月规划通过市规委会审议。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邀请国际设计大师和多家知名设计团队参与,采用前期多方案研讨、技术交流会论证;后期组成项目联合团队互相交换意见,吸收先进规划经验,最终保证项目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三、项目位置
浑南新城选址于浑南区南部,东至沈丹高速,南至桃仙机场,西至哈大高铁西侧规划路,北至城市三环高速,总用地面积约57平方公里。
浑南新城区位图
四、规划定位
浑南新城将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沈阳的新地标。将打造成为沈阳市现代化的新城区、高品质公共服务新展区、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区和东北亚国际城市门户区。
五、规划特色
1.文脉传承的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上,浑南新城延续了沈阳故宫行政格局的布局朝向。浑南新城的南北轴线选择在沈阳故宫的中轴延长线上,城市双中心遥相呼应,体现了浑南新城对沈阳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
在突显城市历史文脉轴线的基础上,打造彰显浑南新城恢弘壮丽的南北中央公园主轴,并引入拥有精细别致风格特征的东西轴,从而形成浑南新城“十字型”功能结构框架,构建“两轴多中心、两带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两轴多中心”为浑南新城的“十”字形主轴及其串联的多个公共职能中心,沿南北人文轴布局文化行政中心、总部商务中心、体育休闲中心和科研创新中心;沿东西活力轴布局商业商务中心、休闲商业、国际会议中心。“两带多组团”,其中两带为白塔堡河和沈抚运河两条滨水景观带,多组团为滨水景观带沿线布置的多个居住组团及陆港保税等多个产业组团。
浑南新城与沈阳老城空间示意图
浑南新城空间结构图
2.畅达便捷的交通体系
浑南新城借助桃仙国际机场、哈大高铁、多条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优势,建立了畅通的区域交通体系,强化与周边城市的区域联系。
同时为方便百姓出行,加强与主城区的联系,浑南新城构建了以地铁、现代有轨电车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绿色、低碳、便捷、高效、舒适的公共交通系统,实现了地铁网、现代有轨电车网以及公交网“三网合一”,达到无缝换乘的规划目标。
浑南新城道路网结构规划图
浑南新城地铁及现代有轨电车网规划图
3.生态绿色的环境构建
浑南新城生态建设理念为城市“绿心”与分布式绿色空间系统的有机结合。其开放式、系统化的“绿心”结构打破了常规的独立绿地空间布局,有效整合了城市空间体系;与此同时,与城市“绿心”相对比,分布式绿色空间系统能够均衡分布,方便可达,二者有机结合,可以使绿色空间的生态、历史、文化和娱乐功能更有效地发挥。浑南新城人均绿地达19平方米,居住区等附属绿地不低于40%,全区绿化覆盖率近50%。
此外结合绿化环境,浑南新城开发雨洪管理技术,试点“海绵城市”行动规划,提出以“利用”和“回渗”为主的雨洪利用规划方案,开拓一个可持续性的、生态型的新型城市雨水资源化系统。
浑南新城绿化水系结构图
4.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
浑南新城基础设施规划以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为导引,以生态优先、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作为前提,建设技术领先,科学智能,配套完善,安全便捷的基础设施网络化体系,着力打造安全、高效的市政供给系统,注重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
对于管线集中的道路采用了综合管廊的布置形式。通过对电力隧道、自然障碍、地下空间规划、排水管线等四种因素的影响分析,确定浑南新城综合管廊的布局方案。
左:浑南新城基础设施规划图;右:浑南新城综合管廊系统规划图
5.高质量公共服务设施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浑南高品质生活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国际化、品牌化、特色化、便利化、智慧化发展,让市民生活的更舒适、更方便、更美好。浑南新城规划建立“区域级、居住区级、社区级” 生活服务系统网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提质、扩面,实现优质生活服务全覆盖。文体方面以省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为依托,突出区域级文体设施辐射作用,建设国际标准的文体场馆,打造文化产业制高点;医疗方面提升健康服务水平,构建综合医院、卫生服务中心、诊所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市民健康服务需求;商业方面构建设施齐全、布局均衡、业态丰富的三级商业体系;教育方面吸纳优质教育资源,规划建设国际学校、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全优教育体系。
左:省科技馆;右:省档案馆
左:浑南二中附小;右:中国医大一院浑南院区
6.民生工程建设
建设新城,就是要让浑南百姓享受到高标准建设的城区。浑南新城建设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紧缩政府收益,增大农民实惠,让回迁农民首次体会到了新城建设带来的实惠。制定地区工作岗位优先录用制度,优先录用本地居民;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真正实现了“零失业”。将回迁小区全部安排到了优势区位上并按照中高档商品房的标准进行建设,使新城农民再次享受到新城建设带来的实惠。
左:高三回迁住宅;右:火石回迁住宅
7.智慧新城建设
2013年1月,沈阳浑南新城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作为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一个航标,浑南新城高标准的规划和高质量的建设,满足了智慧城市试点的先决条件,首先启动了无线城市建设,在现有3G技术的基础上,实现WIFI热点的网络全区域覆盖,使人们可以真正实现数字化生活。二是在交通方面实现智能化,实现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实际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三是整合地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资源体系,建立和完善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平台,建立数据提供与使用互补机制,实现实时动态更新,为市民提供便捷、权威的公共资源信息服务。四是大力推进智慧关联产额发展,占领产业制高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建立云计算中心,实施推进政务云平台规划和建设,启动公共服务云、产业服务云的规划实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