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2020成都城市专题——走向未来——国家中心城市 > 正文

叶裕民: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需要紧握三大抓手

2020-03-28 11:38 来源:成都日报

设立国家中心城市是大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成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是竞争力持续攀升的结果,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重大国家战略。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笔者建议,当前和今后,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应以城市规划引领国家中心城市创新发展;以广泛弘扬天府文化重构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新动能;以人民为中心重构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人力资本积累的体制机制。

成都设立为国家中心城市 是综合竞争力持续攀升的结果

成都是我国最具综合竞争力的城市之一。城市综合竞争力是指城市吸引尖端生产要素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能力。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外商直接投资是尖端生产要素的代表。1990年-2016年,与京沪穗深相比,成都是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上升最快的城市,从上世纪90年代的零起点到2016年,成都市外商直接投资已经仅次于上海和北京,超过国内其他所有城市,在全国长期稳居第三,存在有超越第二的趋势。成都居民收入水平的绝对数据低于北京、上海等城市,但是,在结构性调整时代,如果以城乡居民收入比考察城乡协同发展和城乡居民的综合生活质量的话,那么成都是我国主要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相继崛起,支撑了全国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也同时凸显了我国作为大国国土架构的严重失衡。倾斜的国土抑制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成渝城市群快速崛起,有效激发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活力和潜力,我国开始呈现准菱形均衡协调的国土架构。

成都和重庆协同发展,构成成渝城市群的主体区域。由于历史的原因,成都更加具有开放、包容和多元性特征,城乡关系更加协调,天府文化独具魅力,市场经济体制在要素配置中的作用显著。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担负着重要的引领中西部地区全面开放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是重大国家战略。

经过长期探索,成都已经积累了一整套体制机制支撑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但是,在新时期,成都仍然面对一系列的挑战。一些在全国层面仍然没有解决的发展难题也长期困扰着成都。成都要成功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需要攻克这些难题,其中包括如何以城市规划引领城市创新发展,如何弘扬天府文化使之成为成都发展不竭的源泉,如何积累人力资本使之成为成都推进工业4.0的新动能。

抓手一:让城市规划引领城市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长期重视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他早在三年前视察北京时就提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做好规划,是任何一个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他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去年7月23日视察北京市和京津冀工作时又重申了相应的观点。

我们应该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角度重新认识城市规划,把城市规划作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强调总体规划在整个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引领作用,大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本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关重要,将是引领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参与世界竞争的规划,要从我国在21世纪发展成为世界强国这一高度,融合土地规划需求,把“五中心一枢纽”作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的长期战略定位,以此来统揽和重构成都市的空间布局、要素配置、生态红线和开发边界的管控、城乡统筹以及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等重大战略问题。

五年近期建设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期契合,可作为成都新一轮总体规划实施改革的载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多规合一”。成都可以探索以总体规划为引领,五年为周期,统筹交通规划、综合管廊规划、公共设施布局、产业功能分区、生态屏障规划、教育规划、土地规划、住房规划等国民经济各领域发展规划,并对各专项规划、下位规划层层传导。同时,新一轮总体规划一旦审批通过,成都需要严格依法实施规划管理,依据城市规划开展各项城市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铁打的规划流水的官,一任一任往下传”。到2040年,通过多轮“五年近期建设规划”逐步实施“五中心一枢纽”的总体战略部署,保障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持续提升。

抓手二:让天府文化成为成都发展的不竭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视察的讲话中特别强调了两点,一是要更加精心保护好历史文化,强化城市特色。二是城市规划管理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要以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内容,与波特的国家竞争力理论不谋而合。

在波特的理论框架下,一个国家(区域、城市)发展的要素可以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或者通用要素和特殊要素。基本要素是指一国先天拥有或不需太大代价便能得到的要素,如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土地、非熟练或半熟练劳动力等。高级要素是指经过长期投资和培育才能创造出的要素,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丰裕的人力资本。通用要素等同于基本要素,特殊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具有独特优势,并在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要素,主要是指特殊的地方文化。在城市发展到工业化中后期,高级要素和特殊要素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

因此,新时期成都重构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新动能,首先需要强化天府文化作为成都发展的特殊禀赋优势,建构成都独特文化魅力。把“创新创造、时尚优雅、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精神以多个层面、以多种形式在多元化的群体中阐述、演绎、弘扬,把天府文化变成成都企业和成都人的精神食粮,转化为成都企业和成都人的自觉行为。在成都发展遇到困惑和挑战时,成都企业和成都人将自觉以天府文化为指引,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以相同或者相似的价值观,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天府文化因此成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凝聚力,成为成都创新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

抓手三:让人力资本成为推进工业4.0的新动能

要系统研究和全面推进成都人力资本积累,建构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的高级要素。高级要素积累是适应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建构现代产业体系所需要的就业队伍整体知识化、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必然选择。现代产业体系是指以创新为动力,以高新技术、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绿色产业链群。建构现代产业体系要从培育建立有能力有意愿在成都创新创业的高素质就业队伍着手。正因为如此,德国工业4.0战略CPS(Cyber-Physical System)在中国就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CPPS(Cyber-Physical Person System)。人的能力建设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最难点。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告诉我们:人力资本由人的智力资本和健康资本构成。要全面积累成都人的智力资本,需要政府主导,建立覆盖所有群体的均等化的基础教育体系;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覆盖所有就业群体的可支付、有激励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及以此为基础建立惠及所有人的终身教育体系。要全面积累成都人的健康资本,需要彻底扬弃传统城镇化排斥性城市管理的弊病,遏制沿海地区发达城市严重的流动人口难题,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以政府为主导,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所有常住人口,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可支付健康住房供给制度,激励青年家庭举家迁移,建立健康家庭文化体系,建构成都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

人力资本积累不仅是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培养尖端人才。人力资本积累的本质是为所有人建构公平公正的上升通道,让一切人感知:只要努力,就会成功!把人民群众的个人努力融入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大通道,让他们可以获得公平公正的发展起点,获得低社会交易成本的成长通道,获得通过自己努力拼搏就可以公平得到社会回报的机会,这是新时期人民群众最需要的获得感。这种获得感是最大的社会激励,将最大程度地激发社会的创新创造能力,实现人人能创新,处处可创新。

成都人力资本积累的探索长期走在全国前列,并成为成都竞争力持续攀升的重要原因。在新时期,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任务之一,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建构一整套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满意度和获得感为标准的体制机制系统,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早日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