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漯河市出台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体规划(2012-2030)

2014-09-17 09:30 来源: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城乡统筹规划

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规划区总人口到2020年约50万人,2030年约66万人;规划区城镇化率到2020年80%,2030年90%;规划区城镇人口到2020年40万人,2030年59.4万人。

城镇职能结构:

(1)中心城区:示范区中心城区是以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为基础,以高端产业配套服务为依托,提供高品质生活服务的城市新区。

(2)镇

召陵镇:城乡协调发展的试点小城镇,以生活服务为主导的综合型小城镇。

姬石镇:城乡协调发展的试点小城镇,以物流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工贸型小城镇。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区城镇体系形成“一主两副”空间结构。“一主”即以示范区中心城区为主体;“两副”即以召陵镇和姬石镇作为区内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依托,集聚周边乡村人口,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

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定位为:国际食品绿谷,区域服务平台,多元生活高地,生态创智新城。

人口规模:示范区中心城区近期2020年人口36万人;远期2030年人口53万人。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20年,示范区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0.6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40平方米以内; 远期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5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41.8平方米以内。

产业发展规划

示范区的产业发展定位为:以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为主导产业,以总部经济、研发创新等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城市产业集聚区。

规划示范区起步区发展成为产业服务中心区,创建现代总部服务基地,研发、创新、培训、推广平台和高端、综合、公共中心。

产业发展战略为:“特一优二强三”战略、均衡化融合战略、三角型推进战略。

用地空间布局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规划示范区空间结构为:“双心、双轴、四区”。

“双心”:分别为示范区起步区产业服务中心和中山路商业中心。

“双轴”:分别为人民东路城市发展主轴和中山路城市发展次轴。

“四区”:分别为位于示范区起步区中央活力区组团、综合居住区组团、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东城产业集聚区。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结构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按“城市级——片区级——社区级”三级配置。结合中央活力区的服务功能形成城市级的公共服务中心,并依据公共管理设施分布现状,布局城市级的行政管理、文化设施、教育设施和医疗设施等;片区级的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各功能片区和组团中心进行设置,主要是片区管理、中小学等教育、片区文化体育设施、片区医院等;社区级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结合社区内部进行配置,主要为社区管理设施、社区文化设施和门诊医疗设施等。

城市道路网规划

规划在中心城区形成“快速路框架+方格网”结构的路网系统,城市道路以“两横一纵”的快速路体系形成基本的道路框架,各组团自身则以方格网为主。突出快速路的交通疏解功能,加强内外交通衔接,加强组团间快速联络,形成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道路网络。

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目标:积极推进起步区建设,重点提升示范区的产业服务能力,完善两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同时加强老城区的更新改造,加快示范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初步实现示范区作为中原经济区东南板块的重要物流基地和服务中心的发展目标,初步实现示范区城乡统筹,为示范区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近期建设发展方向及规模:示范区中心城区的近期发展主要采取“东跨北拓”的空间生长策略,向东,以东城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为契机,跨京港澳高速公路发展;向北以漯河港、示范区起步区、黑龙潭镇以及姬石镇的建设为带动,沿金山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发展。另外,向南不断拓展和完善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

规划近期到2020年示范区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36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50.61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40.57平方米。

2/4<1234>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