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张险峰:高质量发展时代呼唤历史街区全面振兴

2022-04-06 10:38 来源: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 作者:张险峰

我国自1985年首提历史性传统街区概念以来,经过不断丰富完善,保护体系从无到有,保护内涵不断拓展,保护名录持续扩充,更新利用硕果累累。历史街区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象,在中华大地上展现出无穷魅力,为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增添了无限光彩。

然而由于众多原因,历史街区在保护利用水平上还参差不齐。一方面是商业价值高的街区,多方投入、资金充足、活力旺盛,但开发造成的压力也十分巨大;另一方面,更多非商业性街区却乏人问津,资金短缺、服务欠账、人口流失、环境凋敝。此外,尚有更多历史街区未纳入保护名录,处境尴尬。

在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自信”和共同富裕等多重目标要求下,要让更多的历史街区获得新生和永续传承,让生活其中的百姓拥有获得感,就必须将文化保护、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人居环境“四位一体”统一起来,从保护利用目标和覆盖面的局限性,走向更多历史街区的全面振兴。为此,要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首先,是应对市场化冲击,加强保护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底线管控和方向引导,不断扩充保护名录,完善保护要求;制定更加有利保护的游戏规则,让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到保护事业中来。

第二,强化人的发展与文化保护的统一。要高度重视民生补短板工程,为居民享受现代生活创造条件,满足老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而留住年轻人,形成合理的人口结构,增强街区活力。

第三,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运维模式。既要转变政府包办一切的投入模式,也要避免盲目打包全部推向市场的做法,尤其要慎重对待腾空原住民、统一收购产权实施封闭性景区化开发的做法。推进政府、市场、居民共担机制,为商业化运营创造良好条件,建立政府主导的资金统筹监管平台,保障资金合理配置和持续支撑。

第四,统筹好产业生态与文化生态关系。推动文化展示、设计创意、旅游体验、现代服务、社区配套有机融合,使历史街区发挥最充分的土地价值、人文价值和社会效益,讲好中国故事。

第五,以“绣花功夫”开展街区更新。以问题为导向编制街区更新实施方案,精细化开展格局保护、文物修复、空间织补、民生补短、环境提升、生态修复等工程。加强建筑风格研究,将反映时代发展的命题与历史环境相协调。将新发展理念和最新科技成果、社会学方法应用于保护和更新实践。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国家不断强化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在经济社会进入以人为本、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应该不断拓展视野,将更多的历史街区纳入保护更新中,将四位一体的目标有机统一起来,让各类历史街区各美其美、各展所长,为生活其中的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美好家园,让历史文化得到永续传承和发展。

(作者| 张险峰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