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1月1日下午,作为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会场的配套活动之一,以“可持续的城市建设与更新”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沪举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汪科在论坛上作主旨报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 汪科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确定了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部署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城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推进城市转型发展、更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率先实现现代化,对我国来说意义重大。
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按照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要求,推进城市向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转型。这十年,城市建设方式加快转变、发展质量显著提高,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推进了一大批医院、养老院、学校、幼儿园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我们坚持“一个尊重、五个统筹”,补足城市功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我们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大力提倡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稳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夯实城市安全发展基础。
十年来,中国城市建设发展成就非凡,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也为世界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当前城市转型发展的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城镇化、绿色发展、历史文化保护、城市更新等作出一系列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很多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强调要推进绿色、宜居、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建设。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着力推进城市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绿色城市方面,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已向世界作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绿色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全国累计建设绿色建筑面积超过66.45亿平方米。
在宜居城市方面,我们全面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累计开工改造16.6万个小区,惠及居民超过2900万户。加快建设完整社区,推进城市适老化、适儿化建设改造,系统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和儿童友好城市。
在韧性城市方面,我们推动建立城市治理风险清单制度,全面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普查、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大老旧设施改造力度,着力提高基础设施供给和服务能力,系统治理城市内涝。
在智慧城市方面,我们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国家、省、市三级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体系,全力推进智慧市政、智慧社区、智能建造,协同发展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一批“新城建”项目落地见效。
在人文城市方面,我们加快构建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积极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加强建筑设计和城市风貌管理。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进展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行动,对治理“城市病”、破解城市短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既是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民生工程,也是“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的发展工程。当前,我们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全力推进:
印发了《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划定城市更新的底线要求。在21个城市开展城市更新试点,在59个样本城市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在31个市县开展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消防设计审验试点。目前,正在研究推动顶层设计,制定指导各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政策,明确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今天,我们相聚在上海,特别要介绍,自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上海市签署共建超大城市精细化建设和治理中国典范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上海市深化探索超大城市治理这一实践命题,围绕城市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关切,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历史文化保护,建设活力街区、完整社区,创新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提高城市服务和管理精细化水平。
下一步,我们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新的理念、原则和目标,把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汇聚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凝炼为一个又一个城市更新项目。我们也将加快推进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管理制度机制,建立完善适用于城市更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指导各地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城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引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时间紧迫。
今年世界城市日的主题为“行动,从地方走向全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需要各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积极行动,更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探索创新、形成共识。希望我们凝聚智慧,形成合力,一起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努力让城市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不断推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