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低碳城市化的国际实践

2014-10-20 10:22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赵海娟

推动低碳城市化的具体策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模式和政策”课题组日前发布的《低碳城市化》专题报告,对国际上推动低碳城市化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总结,认为主要有四个重点。

——重视依法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发达国家在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特别注重从法制、规则的角度将低碳城市建设目标、过程等进行详细的规范,并借助于制度规则形成对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各方行动者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从国际范围来看,低碳城市建设相关的立法保障大多分散在能源保障和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循环经济等相关领域中,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侧重将低碳城市建设与应对能源危机相关的立法;二是以英国、日本为代表的侧重将低碳城市建设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立法。

——科学全面的规划设计。国外低碳城市的规划经验表明,要规划一个低碳的城市,首先要了解影响城市发展的无形因素: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其次,要关注城市规划引出的有关社会贫富分布、公平、援助等问题。国外低碳城市规划作为战略性规划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规划内容涉及领域也比较广泛,但因为大多数城市都已处于后工业化发展阶段,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主要集中于消费领域,因此在低碳规划中,侧重于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交通、建筑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高度综合的策略措施和多维度的支撑体系。首先,从实施效果和最终作用进行划分,低碳城市发展策略主要包括“减缓”和“适应”。其中减缓类措施主要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最终目标;适应类措施则指为了提高城市对气候变化所导致的不良影响的抵抗能力。其次,从策略作用的领域类别划分,土地使用、交通运输、建筑、自然资源、供水和废弃物处理5个方面,低碳城市策略均有相应的具体措施和行动内容,同时注重不同领域之间的协同效应,以求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最后,从策略的最终执行和客观属性划分,综合性的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既应包括具体的低碳技术项目应用,又应包涵以公共政策为主的引导与规范机制。

——低碳城市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地方政府已经承担了环境消费中较大比例的公共投资和公共开支,城市需要额外的财政来源来资助减缓和适用气候变化,因此需要创新财政和金融机制来提供资金保障。中央政府可调整那些对城市建筑环境、交通和能源有影响的税收。同时,政府间转移支付将环境指标纳入到补偿地方政府的环境支出中来考虑。还可以探索新的金融措施以改变现有的财政手段,缓解应对气候变化所引起的预算压力。一方面,碳金融可能有助于城市寻找额外的和互补的资金;另一方面,调整清洁发展机制使得城市更容易采用它,特别是对于多部门的城市减排项目。此外,还可探索公私合营的有效模式,应用于基础设施项目的设计、筹资、施工,甚至经营。

2/2<12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王富海:现阶段如何做好城市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