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航拍黄龙县城一角。近年来,黄龙县积极构建县城内“五分钟休闲圈”,完善服务设施功能,构建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高质量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记者袁景智摄
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举措。
2022年,陕西顺应城镇化发展规律,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省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4.02%。
2023年,陕西如何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省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2023年陕西省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任务》,明确陕西将着力从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持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形态、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新型城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水平、积极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强化城镇化要素保障6方面着力突破,推进陕西新型城镇化整体水平提升。
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陕西着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积极推行“实际工作+实际居住”落户的户口迁移政策,力争在6月底前实现所有类型户口迁移业务“跨省通办”;着力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推动企业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鼓励有条件地区开展持有居住证人员在居住地申请低保或低保边缘家庭认定,鼓励有条件城市将市政运行、教育医疗等领域非户籍常住人口住房、收入困难家庭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支持农民工集中的产业园区及企业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着力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和保障,推动消除年龄、户籍等不合理就业限制,通过劳务协作输出、公益岗位安置等方式进一步挖掘就业岗位,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力争2023年完成农民工补贴性培训20万人次,同时加强县域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设施和社区治理体系,加强搬迁群众就业和生活适应性培训。
持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形态
陕西着力抓好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培育建设西安都市圈,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迈上更高水平,加快呼包鄂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步伐,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指导西安市制定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政策措施,高起点推动“双中心”以及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等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安国际航空枢纽、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研究制定2023年推进都市圈建设重点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西安都市圈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编制西安都市圈产业发展地图,健全西安都市圈工作推进机制,建立都市圈数据监测系统;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陕西省贯彻落实<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的工作方案》落地实施,强化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健全关中平原城市群三省联席会议机制,支持宝鸡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立陕蒙两省区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推进《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十四五”重点合作事项》实施,协同打造以鄂尔多斯盆地为核心的能化产业经济带,协同推动黄河流域矿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试点;进一步提升西安同渭南、铜川、商洛、杨凌协同发展水平,支持西咸新区提升拓展放大秦创原总窗口功能,打造“三器”示范样板,支持汉中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延安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商洛生态康养之都以及安康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建设,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杨凌示范区深度融合发展。
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陕西明确责任部门,重点实施3项任务: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一批基础优、潜力大、积极性高的县(市),开展省级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试点示范,指导富平县、三原县、岐山县开展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示范;促进县域经济提质增速,研究制定2023年度重点清单,完善资金政策举措,统筹抓好城镇平台、产业平台、创新平台、投融资平台建设,统筹抓好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统筹抓好基础设施体系、商贸物流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推动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全力推动10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持续推进已纳入省级特色小镇管理清单的9个小镇建设,开展第二批纳入全省特色小镇管理清单申报评审工作,组织召开特色小镇现场观摩会,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大力提升新型城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水平
陕西将提高城市韧性安全水平,扩容提升、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制度和防灾减灾救灾联合会商机制,推进乡镇(街道)消防站所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编制全省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地图;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制定乡镇级国土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建设2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016个,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确保新建居住区同步达标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争取国家儿童友好示范城市试点获批实施;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以千兆城市、国家超算中心为重点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分级分类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合理部署智慧路灯、智慧井盖、智慧泊车等数字基础设施;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研究制定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开展陕西省近零碳排放试点示范建设,健全危险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体系;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支持宝鸡、榆林等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持续开展“五社联动”基层社会治理试点等诸多举措。
积极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陕西重点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把城镇安置区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完善、社区管理和文化服务等项目,统一纳入迁入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建设规划予以重点支持和优先保障;大力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西咸接合片区建设;通过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等举措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创建20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实施“整县推进”试点行动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建设现代宜居住房2000套;下功夫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加强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力量、乡村两级医疗服务能力、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推动乡镇(街道)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依托县城、重点镇布局建设一批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深化邮政、供销、交通等既有设施资源整合,加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地区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建设。
强化城镇化要素保障
陕西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自然资源厅等相关部门将协同配合,合力强化人才保障,实施“三秦英才”引进计划和特殊支持计划,支持西安建设国家“3+N”人才聚集平台,继续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持续加快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制定印发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健全投融资机制,启动企业投资项目“可承诺事项+并联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试点,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REITs)等模式,依托“秦信融”平台开发建立陕西省项目建设融资服务系统,保障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开展。(记者 杨晓梅 实习生 王思雨)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