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浙江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023-07-21 10:18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记者 郑亚丽

7月22日起,《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将正式实施。

靴子落地,意料之中。2021年的《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通气会就表明,“十四五”期间,除杭州市区外,浙江将全面放开落户政策。

敞开落户的大门不是新鲜事。《实施方案》的重点和亮点在于,如何让农村人成为真正的城里人,不光要在城里留得下,还要能以新身份过得好。

落户的门越开越大

“欢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浙江姿态很诚恳。”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张蔚文开门见山。在畅通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渠道上,浙江这扇门已经开得很大。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渠道进一步畅通,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更加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就业更充分、居住更安定、教育更优质、医疗更便捷、保障更有力、文化更丰富。

为了更好对标,《实施方案》专门设计了12个方面的量化指标,比如,到2027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76%,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不含政府购买学位)就读比例要从2022年的83.3%提高至2027年的90%及以上。

即便是尚未开放的杭州市区,也明确进一步完善积分落户政策,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连续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逐步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在全省范围内,流动人口的社保缴纳、居住时间等户籍准入年限将累计互认,并逐步拓展到长三角区域内累计互认。

落户的门越开越大,是时代发展趋势使然。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公布,指出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到2020年底,中国已经有超过1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全国各地在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上探索不断,浙江也不例外。

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人口集聚,对于激发经济活力有着莫大的作用。张蔚文解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就是要打通要素流通的渠道,让更多资金、技术跟着人走,拉升经济的同时提高人们的收入。

浓墨重彩在留住人

落户变得容易,农业转移人口就愿意进城了吗?不尽然。

从数据看,中国的城镇化率从改革开放之初不足20%,到“十三五”末超过60%,浙江更是超过72%。要在高基数上持续提高城镇化率,难度不小。

张蔚文举例,即便以浙江2022年常住人口6500万人计算,要达到2027年76%的城镇化率,每年要有超33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再者,浙江有其特殊性,得益于“千万工程”,浙江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人的幸福指数很高,进城内生动力不足。而来自省外的农业转业人口,多处于“青出老回”的状态,并没有真正留下来。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光要有打开门的姿态,更要有留住人的诚意。浙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实施方案》的大量笔墨留在公共服务保障上。”张蔚文说。

《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大家关注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保、公共文化等做好服务。比如,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的支持力度,在办理失业登记、社保补贴等方面提供便利。

子女教育,是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推动力,《实施方案》着重保障了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提出将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保障范围,建立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机制。医疗服务方面,也在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同等享受健康教育、0岁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在留住人的诚意上,浙江还提出关键一点——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得以退出上述权益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某种程度上说,在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这些权益可以看作是农民的财产和社保,是农村人进城的底气。

提高新市民的认同感

你是本地人还是新浙江人?当这个问题提出时,暗喻着身份隔阂在心理上依旧存在。

让农业转移人口成为真正的“城里人”,这是《实施方案》的另一层深意——进一步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能力,营造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

“这种融入不只是身份的融入,而是全方位的融入,让他们在城市发展中有发言权和认同感。”张蔚文告诉记者,调研中他们也碰到一些“候鸟式”新市民,为了读书或者就业机会等,把户口迁到城里。在张蔚文看来,这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是高质量的市民化,也不是高质量的城镇化。

高质量的市民化,要让农业转移人口可以享受城市的各种资源。因此,《实施方案》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参与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技能人才评价,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参与浙江大工匠、浙江杰出工匠、浙江工匠、浙江青年工匠遴选,在提升他们劳动技能素质的同时,让他们逐步融入城市。同时,《实施方案》也提出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参与社区管理服务、民主协商议事活动和社会事务管理等,进一步营造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

这些举措看似平常,却是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关键一步。能否提高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是事关这一群体能否顺利完成市民化的关键一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配合管理,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优化新市民积分管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国首创“省级共性+市县个性”积分指标体系,并将于2023年7月26日起施行。

所谓新市民积分制度,是指以居住证为载体,通过设置积分指标体系,将新市民个人情况、实际贡献等转化为相应分值,积分达到一定要求可享受常住地提供的相应公共服务待遇。

如果说营造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事关提升新市民的认同感,那么这一指标体系则从制度上进一步激发新市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更好地成为城市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共享者。

看到浙江这么多诚意,“浙里新市民”,你来不?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里的“公交化”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