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广西:在城市更新中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2023-08-22 11:09 来源:中新网 作者:记者 姚琳尹

中新网广西新闻8月14日电(姚琳尹)一座城市的魅力,在于它过往的历史。桂林、柳州和北海是广西三座先后获国务院命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今年上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有关专家对这三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进行自治区级专项评估,系统梳理保护工作需要提升的事项,认真总结好的保护工作经验和做法,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越擦越亮。

完善保护体系,完整保护各类历史文化遗产。通过积极挖掘传统村落等历史文化遗产以及挖掘、保护、利用工业遗产,立法保障,完善保护规划体系,初步构建了“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目前,三座历史文化名城共有自治区传统村落425处,其中,210处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桂林市积极挖掘灌溉工程遗产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灵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甑皮岩遗址、靖江王府及王陵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柳州市以《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立法为抓手,以《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为统领,统筹开展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和历史建筑等保护规划(图则)的编制,形成完善的保护规划体系。

“微更新”后的北海市高德三街历史文化街区,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清末民初北海高德古镇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王翟清 摄

“小微渐进”更新,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积极探索“小微渐进式”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新模式,深化小微更新,采取改造多项惠民市政设施、升级多处市民文化休闲空间、打造多个特色文化小微展馆等方式,提升街区品质。北海市高德三街历史文化街区采用了用地功能“微更新”、公服设施“微增补”、交通系统“微循环”、绿地景观“微织补”、市政设施“微设置”的五大微更新策略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进行提升;合浦县阜民路历史文化街区将传统文化转译后运用在街区的街灯、座椅、指示牌等景观小品的设计上,增强街区活力,活态保护更新,存续老城记忆。

以利用促保护,形成古城保护利用“广西实践”经验。近年来,科学统筹古城保护、城市更新、民生服务,凝聚了保护传承的多元合力,探索出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的保护修缮新方法,初步形成“以用促保”的历史建筑保护新路径,有效实现历史建筑“保用并举”。柳州市钢一中学凤凰岭校区礼堂就是一个生动例子。该建筑至今已有约60年历史,当时是为抗美援朝负伤军人修建的活动场所。柳州市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对该礼堂入口廊柱、吊顶、吸音墙、樟木座椅、木质门窗、水磨石地面、屋面等进行了细致到位的修缮,以极高的还原度完成了建筑主要构件的复原工作,同时适度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局部提升,使其适应现代功能使用需要,服务好学校的教育的同时,也让历史建筑继续发挥价值。

城市的活力和生命力,除了硬件,还在于文化和历史。新发展阶段,广西正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力度,持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积极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抢救性”保护修缮并活化利用一批历史建筑,着力提升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水平,提升城市更新品质,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汤海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