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城镇化建设中欧经验交流:求同存异 共建共荣

2014-10-29 16:21 来源:湖南日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崔洪建

“一带一路”的提出,实际上是体现了中国新领导人对当前中国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及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之间应该怎么去发生一种更密切、更深刻的联系,体现了新领导人更注重对中国内外政策的顶层设计。到现在为止,中国政府坚持了对“一带一路”构想的态度是开放的,灵活的,而且是创新的。开放的意思就是中国并不把自己作为“一带一路”构想天然的主人。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学会研究员 Oliver Brauner

从大体上来说,中国需要通过经济发展实现政治稳定。我们最近研究所作了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目前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政策,尤其从丝绸之路方面看,体现出中国更加的积极。

波兰国际事务学会国际经济关系分析师 Justyna Szczudlik Tatar

很激动人心的是能够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一带一路”的概念。这个概念提出是基于中国的利益,因为中国主要是想刺激出口。这样一个概念对于波兰来说也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可以加大我们的出口。

我们认为,在中国的一些省份,要有一些出口的标准,他们的出口额必须达标,这样对我们说也可能会带来一些益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原所长 周弘

9月份我在郑州看到,一周有两趟货运列车开往欧洲,却得知从欧洲回来的列车一般都是空的。这是一个单行道,经济上来说,这个并不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未来会有很多的困难。有海关的问题,有关税的问题,有法律的问题,还有贸易平衡的问题。如果说,中欧之间能够建立一些法律法规等,可能中欧之间的商务会更多,从欧洲过来的货物会更多。

中欧文明伙伴关系

中国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前驻比利时

大使 张援远

中欧关系具有明显的文明属性和历史渊源。中华文明与欧洲文明两大文明的接触、交往,甚至磨合,一直就没有断过,全球化时代的迅猛发展更为他们之间的交流互建提出了新的要求。中欧人文交往及中欧文明交流互建,我的看法是:第一,文明地对话交流和相互借鉴。第二,中欧之间文明对话和交流互建是大有可为的。第三,对影响中欧更紧密合作的障碍保持足够的警惕,要对打造中欧文明伙伴关系保持坚定的信心。

荷兰国际关系学会高级副研究员 Ingrid D Hooghe

对于中国的外交政策,我已经研究了10年,发现中国投资的时间、精力、资金,比世界其他国家都要多,并且中国基本上在全球各国都有公共外交的操作,甚至是偏远的国家。

中国经常主办一些世界性的盛会来传播新的理念,我觉得中国价值的体系并不是说想要创造出一个新的价值主体,而是它想要在这当中获得平等。而这些概念,在全球并没有得到非常好的理解,中国的影响力就不可能扩展开。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研究部主任 姚遥

一年前我去中国一所大学做演讲,全部都是外国的留学生。演讲之后,一位俄罗斯的小姑娘上到台上对我说,她特别喜欢中国的功夫电影,觉得我长的很像一个功夫明星。我很开心问她是谁,她告诉我:功夫熊猫。

外国人对中国了解最深的文化符号依然只是功夫和熊猫,如果你要更深的了解中国特色,只有功夫,只有筷子吃饭,只有熊猫,只有长城,可能是不够的,可能要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深层的底蕴和它是从哪里来,将会向哪里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原所长 周弘

中欧文明伙伴关系,我觉得它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支柱。中欧两大市场,两大文明需要连通,这个连通不是说我们把铁路线从这头修到那头,把飞机开到那边,货物运过去,这个连通最主要的渠道是人!中欧在各个领域里的交往合作交流,都离不开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没有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就没有中欧关系。

法国昂热高等商学院研究员 Tamas Mature

从中欧交流项目上看,大部分项目是集中在政治和政要还有大学以及研究员之间的交流项目。这个很重要,但是在此之外,我们需要找到一些渠道来发展草根层面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认为普通群众的意见对于欧洲和中国来说很重要。我们要进行一些公众观点的调查,了解他们对于欧洲的看法,了解欧洲人对于中国的看法。

 

3/3<123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王富海:现阶段如何做好城市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