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8日,杭州亚运会圆满落幕。这十多天的比赛,不仅为世界带来了精彩的竞技表演,也为其承办城市带来形象宣传和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机遇。
国际赛事对城市有哪些影响?如何让重大赛事的品牌效应持续带动城市发展?清华同衡缕数历年国际重大赛事,与您共同探索城市利用重大赛事活动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国际影响力、促进经济发展的经验路径,为其它城市赛会的成功举办与之后的城市能级提升提供借鉴。
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于10月8日在杭州圆满闭幕。本届亚运会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亚运会,杭州以其一流的场馆建设、智能的城市服务、高效的运营管理、深厚的人文积淀,赢得了亚奥理事会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向世界奉献了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
着眼百年来全球体育赛事承办历程,重大赛事能够为其承办城市带来形象宣传和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大量的资金投入与场馆后续运维支出巨大的“白象效应”。(“白象”指一种其主人无法处理掉却又消耗惊人且与它的实用性不成比例的资产,“白象效应”指赛会后存在的场馆在后赛会时代因经营管理不善导致政府财政负担而沦为“白象”的情况。)为进一步扩大国际赛事举办对于城市发展的长期效益,我们对比研究了国内外各大城市经验,探讨城市利用重大赛事促进城市自身品质建设,进一步提升刺激城市产业经济发展的路径。
一、提升城市影响力
国际赛事广泛的受众群体与频繁的媒体报道无疑是城市宣传的重要窗口,抓住机遇建立立体化宣传体系,植入文化特质、强化城市品牌塑造才能够提升城市的长期影响力。
1.构建立体化宣传体系,提升新时代国际话语权
加强全方位、立体化宣传能力建设,运用新媒体提升新时代国际话语权。2012年伦敦奥运会通过城市主题服装、伦敦代表团大使、宣传方式革新,如首次实现3D直播,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初现奥运传播的“草根化”与“社交化”,自媒体互动交流平台吸引了受众的广泛参与,伦敦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国际赛事是主动融入全球城市网络的契机,应提升城市的全球链接度,建立体育赛事、新闻宣传、文化交流、城市推介四位一体的宣传模式,进而打造世界级的传播媒介,充分发挥新时代新媒体的影响力。
制定负面新闻应急预案,避免城市形象负面影响。印度筹备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期间,因场馆修建滞后、涉嫌使用童工、安全隐患等问题不断爆出负面新闻,赛前《印度时报》的民调显示97%的受访者认为该情况令印度的国际形象与影响力受损。城市应做好负面新闻舆情监测并提前制定应对策略,通过在国际传播中占主动地位,逐渐建立身份识别与认同。
2.挖掘城市文化特质,塑造城市品牌
将文化发展植入城市空间,传播城市品牌。巴塞罗那以1992年奥运会的申办为契机,提前推行文化政策与城市更新行动,起草文化战略规划,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同时,改建老厂房为创意中心、塑造公共空间本土化的艺术品等措施,充分彰显城市的地中海风格和高迪的形象,增强了本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此后巴塞罗那每年举办“音乐年”“全球文化论坛”等文化主题活动,与时俱进地传递国家与世界文化,城市文化品牌效应得到了大幅提升,国际游客数量稳步增长,已成为公认品牌建设最成功的国际都市之一。城市应当借助国际活动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整合有形与无形的文化资源,积极促进国际人才交往,吸引创意产业,塑造文化归属感,打造会叙事、有价值的城市品牌。
二、促进城市自身品质建设
依托持续开展的城市更新行动,合理进行空间布局,推进环境整治,持续推动市民素质建设;同时,结合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应急保障能力,多措并举促进城市品质提升。
1.优化设施供给,推进城市更新
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合理布局赛事设施,引导人群流向,培育发展廊道。2016年里约奥运会筹备组将体育设施在城市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4个区域集中布置,结合对原有市民出行需求的考虑,新建了包含火车、地铁、轻轨与快速公交的全新快速交通网络以联络奥运新区与市中心,将相应线路公共交通通行率提升至60%。
图1 里约奥运的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图片来源:Rio 2016 Bid Official Report)
利用赛事人气激活老旧空间,推动区域空间复兴与城市更新。借助2012年伦敦奥运会,原来相对落后的东伦敦地区以伊丽莎白女王公园改建工程为核心,制定了分散分布场馆以充分划分空间的规划方案,加大由场馆建设带动城市更新的辐射范围,将周边区域更新速率提升了2-3倍。
图2 2006、2012与2018年伊丽莎白女王公园区域卫星影像
(图片来源:谷歌地球)
2.多手段预判风险,建立应急管理保障机制
谨慎预判赛事负面事件风险,谨慎把握对策尺度,提升城市综合应急保障能力。2020年东京奥运会制定了《强化国际恐怖主义对策纲要》,详细部署了以多源信息收集与专业应对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打击极端组织措施。2008年,北京奥运安保指挥中心启用“尺子工程”,即奥运场馆统一规范的工作方案以及全覆盖的安保巡查网络,以严密应对由于人群规模过大、来源过多造成的各类突发事件。本届杭州亚运会制定了医疗卫生、交通出行、物资管理、社会面安全、旅游消费等一系列应急保障方案,采用无人机、“视联网”等新技术设备为亚运会整体调度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新技术的快速推进,城市可进一步结合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手段,在赛前对社会群体性安全事件进行数字化全面模拟和应急演练,建立基于监测-评估-预警的应急保障机制。
3.发挥数字化新基建优势,促进智慧化建设
发挥科技办赛力量,延续科技遗产价值,促进高新科技领域的协同发展。智能超表面、可见光交互、“数字人”、电子烟花、裸眼3D金牌、机器狗等前沿技术设备在本届杭州亚运会赛场上的运用,无一不展现着前沿科技和智慧办赛,赛后,这些科技将尝试应用在更多的领域中。涵盖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服务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也将转化为“城市一站通”,作为杭州数字城市的服务平台,惠及社会大众。2020东京奥运会筹备期间,致力于打造最具“未来感”的一次奥运盛会并大规模推广创新科技服务。奥组委发布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机器人计划》,包括引入多语言智能机器人提供服务并协助安保,使用AI裁判智能评分系统与3D运动员形态跟踪技术,建设“网络OSINT中心”收集网络恐怖活动信息以分析恐怖组织的网络犯罪手法等。
4.提倡公众参与,持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打造国民礼仪素质建设,促进社会文明长期持续传播。1964年东京奥运会,日本提出了六项国民要求,逐渐深入成为日本国民的礼仪规范,在国际化初期即展示了其高国民礼仪素质。2020年东京奥运会前通过了多项国民法案,包括网络安全基本法等法规建设,进一步规范了现代社会文明水平。
5.注重维护生态环境,构建长期生态理念
将可持续发展融入赛事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城市污染情况严峻,而成功申办后,秉承“绿色奥运”的核心概念进行场馆建设、城市设施改建等筹备工程,自此高速推动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让悉尼成为全球公认的绿色发展环保城市与宜居城市。本届杭州亚运场馆采用绿电、零碳甲醇燃料等绿色技术,为城市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刺激城市产业经济发展
紧抓赛事发展机遇,重视赛事遗产规划,形成完整的赛事产业链,保障赛事后相关产业运行,从而提升经济开放能力,刺激城市产业经济发展。
1.赛事遗产规划保障赛事后经济水平
重视赛事遗产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赛事理念。伦敦将奥运的重心从赛事本身转移到借此机会推进城市更新和改造,以此翻新落后区域。赛前即对因赛事新建的房屋与场馆做好赛后利用规划,充分考虑周边的配套及商业发展。四年后,伦敦奥运会中心地区的房价平均高于周边地区29%,奥运公园西侧的写字楼带来约2.5万个工作岗位,剧院、博物馆以及高校也纷纷落成,显现出可观的奥运收益。赛前应做好赛事遗产规划,将赛事带来的设施变化与区域赛事后的发展建设相融合,并借助赛事带来的城市更新、就业吸引等效益,推动区域发展。本次杭州亚运会新建的场馆,在建设之初就对赛后利用进行了部署,如单项赛事复用、“体育+旅游”、文化活动、社会服务等。
着力发展会展业、商业等,保障赛事后相关产业运行。悉尼奥运会后,将其奥运会期间管理场馆的政府机构“奥林匹克协调局”改为“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局”,每年可组织2000余次大型赛事活动及会议。此外,奥林匹克公园被改造为集文化、旅游、商贸、金融行业入驻的园区,每年约吸引550万游客;2000年至2007年有13项国际会展活动在悉尼举行,会展业产值达12亿澳元,会展业与旅游业效益可观。
2.探索赛事产业经济新模式
将重大赛事举办经验转化为知识资产出售。奥运会的超大规模、涉及领域之广、特殊的要求及组织工作的繁复,已使举办奥运会成为一个专业领域。悉尼奥运会的组织者首创了奥运举办知识转让的市场机制,其后的举办城市雅典、北京、伦敦等都成为其着力营销的市场。2020年英国奥运会的成功经验也给当地公司带来经济收益,里约奥运会和巴西世界杯方面和英国公司签署了价值1.2亿英镑的合同。
3.串联赛事上下游产业,打造赛事产业链
依托国际活动与赛事,串联赛事涉及主要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韩国电子竞技产业是支撑其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自身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网络设备、数据网络基础设施、IT设备等多个领域的发展。WCG赛事,即是由韩国国际电子营销公司主办的国际大赛,赢得了三星和微软长达连续13年的赞助,电子竞技也成为了有效宣传企业品牌的途径。
电子竞技拥有庞大的上下游产业,涉及泛文化领域、电竞设备、内容传播等,同时涉及大量前沿科技成果的应用,如电竞赛事中选手使用5G手机、直播8K技术应用等。依托国际赛事,可将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串联起来,提升市场规模,提供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效益。
图3 电子竞技产业链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提升经济开放能力,开拓国际市场
借助国际活动与赛事,向世界展示本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澳大利亚在筹备2000年奥运会期间创办澳大利亚科技展览,展示澳大利亚的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技术创新,寻求推销海外的机会;并建立奥林匹克商业信息服务公司,通过提供商业信息为澳大利亚500家企业提供服务,促成了价值3亿澳元的与奥运有关的各种合同。借助赛事机会,能够进一步刺激产业融合发展,引进外商投资。
四、总 结
对于城市而言,承办高关注度的国际赛事无疑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但事实上,大型赛事的筹备与举办高度依托于城市空间资源配套与运行管理服务组织,赛事所带来的大量关注度与人流又将对城市产业发展与业态布局带来影响。
因此,充分把握城市人口、空间、设施、文化、交通等等运行方面,与赛事本身相互协同的关系,是城市重大赛事遗产在场馆开发利用、城市管理运行、文化传播、促进国际交流、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转化为新发展契机的重要保障。
规划先行,统筹城市空间与设施、服务配置,拓展文化、产业布局不仅是赛事成功举办的关键,也是延续赛事价值,使承办城市获得国际竞争力提升等长效收益的前提。随着更多城市走上国际前沿,大型国际活动与赛事的举办将越来越频繁,希望本文梳理的经验路径能够为承办城市提供参考。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