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超大城市如何探索“智”治之路?

2024-01-24 11:21 来源:中国改革报 作者:记者 袁琳 刘丹阳

新年伊始,万物更新,一年一度的地方两会时间陆续到来。围绕自身特色,各地的两会聚焦各有侧重。在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多名代表委员围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市更新等方面建言献策,助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北京: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拥有近2200万人口的北京,既是超大城市,也是大国首都。北京的治理经验,别具意义。

1月20日,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当天下午,北京市委书记尹力来到部分界别联组会现场,与委员们共谋良策。多名委员围绕北京国际化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等方面建言献策,助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近年来,北京市在大力建设地下轨道交通的同时,注重站点的艺术设计,给乘客带来艺术享受。这是平安里地铁站内的中国风灯饰(2024年1月20日摄 新华社)。

今年,从首都功能定位出发,北京明确提出“完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尹力强调,要充分用好北京科技、教育和人才优势,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用好科技硬实力,在城市治理手段和方式上,加强信息技术运用,推动数据共享应用,发挥大数据关键作用,构建数字化治理体系。

“在社会数据要素已经形成有效积累的当下,提升首都现代化城市精治共治法治水平,采取数智化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首开集团总经理李岩看来,要通过数智化赋能构建好城市数据体系,搭建好城市数据交互平台,树立好城市数据红线意识,从而提高首都现代化城市治理水平。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持续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对加强超大城市灾害预警能力、增强城市韧性、提高城市运行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科研与质量管理部部长罗爱武认为,北京作为超大型城市,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优势,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加强平急两用设施和场所的规划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将既有的部分设施作为避难场所进行拓展储备和改造,纳入“智慧应急”治理体系。

“去年下半年,民盟北京市委会赴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和京津冀豫四省市开展了专题调研,当前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和洪涝灾害应对能力上仍需进一步提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二级教授鲁安怀提出,要适度提高规划防洪标准,补齐防洪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开展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能力建设。

“北京市的灾害种类不多,但成因复杂,并处于不断演化变动之中。”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傅志斌补充道,“要积极开展城市灾害类型和破坏机理研究与技术装备研发,建立适应超大城市特点的城市灾害监测探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安全管理综合体系,以科技手段协助提升北京超大城市治理水平,增强城市韧性。”

上海:探索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

拥有近2500万常住人口的上海,也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其城市建设也进入到了规模化“新陈代谢”的时期。上海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全力推动城市更新工作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

2024年新年首个工作日,上海举行全市城市更新推进大会,重点部署了新一年城市更新的重点工作。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前夕,城市更新再次成为委员关注焦点。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提交联合提案,建议一体化推进旧城改造、社区更新和居家装潢建设。致公党上海市委从有序实施老旧小区更新、推进工业用地转型、引导产业发展新方向,以及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推进的长效机制等角度出发,提出未来城市更新的运作策略。

23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上海要大力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完成12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31万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等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推动一批老旧工业区、商业商务区、风貌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外滩“第二立面”等城市更新项目。

自今年1月1日起,上海市江苏北路桥下空间——“苏河超级管”项目正式对外开放。该项目位于江苏北路跨苏州河桥桥下,经过更新改造,变身为功能多样、特色鲜明的滨水公共空间。(新华社)

上海不断探索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落脚点正是解决好安全、居住、公共服务和职住平衡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推动城市在存量更新、功能提升、布局优化、公共服务健全完善以及新老城区联动协同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上海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建设“口袋公园”,持续改善城市生态;更新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老化管道,增强安全韧性……一个个惠民项目,一幕幕生动场景,不断记录着城市温度。

据《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目前国内超大城市有10个,包括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东莞、武汉、杭州;特大城市有9个,包括西安、郑州、南京、济南、合肥、沈阳、青岛、长沙、苏州。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回答好超大城市治理难题,承载着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症结、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如何破解这些难题,需要系统谋划、持续发力,围绕超大规模城市精细化治理进行持续的探索和部署。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各地两会的召开和部署情况,提供更多城市治理“新”方案。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