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北京花园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同频推进

2024-05-23 10:53 来源:北京发布

微信图片_20240523105432.png

▲5月22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市规自委、市园林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市城管委、市水务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新闻发言人石晓冬介绍规划编制背景主要内容及有关工作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17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多次指出“把首都建设成为一个大花园”,对首都规划建设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我市积极行动,赓续发展森林城市和公园城市理念,努力将花园城市建设成为人民群众共享自然之美、城市之美、生活之美的首都实践,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市园林绿化局组织编制了《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规划已于今年3月27日经二十届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第三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于4月25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作为重要一环纳入首都规划体系。下面我重点就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及实施重点向大家介绍。

一、规划主要内容

一是明确规划目标。规划以坚持生态为先、以人为本、城绿融合、平急两用、创新发展、多元参与为原则,将花园城市建设定位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大国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篇章,人民共建共治共享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生动实践。立足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提出将北京建设成为天蓝水清、森拥园簇、秩序壮美、和谐宜居的花园之都的发展目标,形成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大国首都人居环境典范,推动城乡生态环境均衡发展,形成人城产绿融合发展的高品质范式,带动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显著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二是深化构建“一屏五带、两轴三环、九楔十五片”的空间格局。加强全域自然要素管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现绿色空间的“多规合一”,持续推进首都生态文明的高品质建设。以太行山、燕山为生态森林屏障,以永定河、潮白河等5条河道贯通山水人城,以两轴展现大国首都形象,以3道公园环构建游憩体系,以9条楔形绿色空间提升城市生态功能。深入挖掘首都山水价值与人文特色,划定15片花园城市精华示范片区,打造精品首都花园名片。以规划一张图统筹,建立分级分类多维度的目标体系,对不同圈层提出差异化引导要求,提高重要对外交通廊道的国宾礼仪性,打造具有鲜明华北特色、壮美首都风范、嘉美古都风韵的首都花园名片。

三是塑造山水形胜、古今交融、森拥园簇的风貌特色。构建“两山一湾、两轴统领、五环骨架、多廊串联”的景观结构和“远山—近山—城廓”3个层次的山城景观格局,加强5条大型流域及水库周边建设管控及风貌引导,凸显山形连绵壮丽,彰显水势壮阔蜿蜒,传承老城历史文脉,展现城市时代风貌。加强全域彩化,以“春新彩、夏浓绿、秋斑斓、冬银墨”为主题,加强植物色彩搭配设计,构建观格局、观山水、观历史、观风景的四季观景视廊体系,形成25个重点管控视点和49条战略视廊。

四是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融合。推动绿色空间向城市建设空间渗透,统筹各类线性空间要素,构建5000公里以上的各级绿道网络,加强城市绿道的骨架联通作用。多线协同织补绿色网络,加强城市道路慢行网、绿道网与滨水慢行网多网合一规划设计。推进265条重要道路林荫化建设,保护和延续老城大树遮荫的景观效果,让群众更多享受到“抬头就是绿荫”的慢行生活。满足群众亲近自然的健康生活需求,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完善休憩、文化、科普、阅读、健身等配套服务功能。尊重自然规律,推进自然带营建和再野化管理,建设好大尺度郊野公园和社区自然生境花园,逐步恢复和完善城市生态系统。

五是营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花园场景。从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个层次入手,塑造街道、商圈、办公等8类花园场景,打造功能复合、健康韧性、全龄友好的生活空间。围绕生境质量提升、首都气象彰显、游憩体验优化、绿色空间共享、城市韧性增强、花园场景建设6大方面,建立北京花园城市指标体系。

六是提升治理水平,加强实施保障。针对不同场景探索政策创新,鼓励绿色空间功能混合和立体利用,满足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凝聚党政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群团组织、协会联盟等各方力量,引导多元主体参与花园城市规划、建设、运营、治理的全过程。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总结典型案例和实施路径创新,开展优秀示范项目评选,探索激励政策。加强各类场景建设与城市更新、背街小巷治理、韧性城市建设等有机衔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激发城市活力。

二、下一步工作

落实首规委会议精神,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夯实森林城市绿色本底,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建设现代化美丽首都,下一步,我委将与市园林绿化局等部门紧密协作,着力做好专项规划的落地实施。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坚持一张蓝图统筹。细化花园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和建设标准,和街区控规、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等有机衔接,使各个规划衔接成一张大蓝图。我市坚持规划引领,出台了《关于深化生态文明实践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意见》,并初步编制了专项规划及意见合二为一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政策清单和市区两级重点实施任务,细化具体分工与主责部门。我们将坚持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动,定期调研调度,推进部门协同,确保规划落地实施。各区加快完善规划实施组织协调工作机制,做好市级专项规划的传导,夯实各类资源底账,编制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区级示范区的空间落位,谋划重点项目,梳理行动任务清单,尽快形成各区花园城市建设特色名片。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推进整体空间提质。深入挖掘首都山水价值与人文特色,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根据各区的资源本底、基础条件和功能定位,精准施策,分等级、分区域推动花园城市的高品质建设。坚持设计赋能,以城市设计一体化统筹为抓手,综合规划建筑、景观园林、市政交通等多要素,依托十五片精华示范区的建设,推动城市街区无界融合、扩绿提质、美化彩化,促进居住、文化、商业等各类功能空间的“花园化”建设,在学校、医院、办公、消费等不同场所营造丰富多样的花园场景模式,实现城市空间品质的整体提升。在建设过程中,注重重点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重大项目谋划—设计—实施—管理全流程机制,鼓励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和基金等多元市场主体优势互补,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管理、运营、维护。注重发挥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责任园艺师“三师”作用,坚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高水平建设项目的压茬实施,逐年形成可视化成效。

三是坚持首善标准,系统谋划实施推进。将做好任务统筹,整合各部门既有工作,将花园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背街小巷治理、韧性城市建设等专项工作结合,将花园城市的先进理念落到实处、惠及人民。探索政策创新,推进花园城市建设在功能混合、配套设施、生态产品、资源管理等领域的政策研究。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各类协会联盟通过举办学术研讨、公众活动等形式,总结典型案例、创新路径,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措施并广泛宣传,推进花园城市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模式创新,提高花园城市影响力和品牌力。

同时,我们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凝聚社会共识,营造“人人都是园丁”的社会氛围,把花园城市建设转化为全体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共同打造现代化美丽首都。

记者提问

记者:您刚刚提到花园城市专项规划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首都建设成为一个大花园”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想请问规划中的主要创新特点有哪些?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新闻发言人石晓冬:

本次花园城市专项规划立足于首都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坚持城市总体规划科学统筹,推动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系统性塑造。

规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传承古都营城思想,展现壮美首都气韵。尊重自然山水格局,顺应地理气候特征,挖掘首都历史文化资源,构建景观视廊体系,打造第五立面亮点,塑造花园城市特色风貌。加强全域彩化,基于首都“丹韵银律”的色彩基调,以“春新彩、夏浓绿、秋斑斓、冬银墨”为主题,营造四季分明的景观。

二是统筹配置多元要素,推动“人城产绿”深度融合。针对全域空间分类施策,提升绿色开放空间的平急转换能力,引导建设空间与生态绿色空间的渗透融合,提升各类城市场景的功能价值和生机活力。

三是注重惠及百姓,提倡全民参与。打通绿道断点,串联慢行网络,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绿色可达性。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治理模式,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好阳台、好小区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激发建设花园城市的内生动力。

四是专项规划同步制定政策和任务清单,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画好“工笔画”,打造“实景图”。我市落实首规委工作部署,统筹推进专项规划的落地实施,引领保障首都花园城市高质量建设。目前已出台了花园城市建设的意见,正在抓紧出台专项规划及意见二合一的实施工作方案,将会同市区相关部门,谋划一批重点示范项目,以前瞻性理念引领城市空间品质的整体提升,打造各区花园城市特色片区和特色名片,努力实现“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花园一样”的期望。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汤海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