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四川首部“多规合一”的省级总体规划印发

2024-06-03 10:19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记者 王若晔

两区

◎指四川盆地和安宁河流域两大粮油主产区

旨在夯实农业安全格局,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三屏

◎指青藏高原、秦巴山区和云贵高原三大生态屏障区

重在以此为基础完善生态安全格局,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一轴

◎指成渝城市发展主轴

三带

◎指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成遂南达(达南内自宜)及攀宜泸沿江三大城市发展带

“一轴三带”意为优化城镇空间格局,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今年4月,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绘就四川未来十多年空间“蓝图”。这张“蓝图”有何亮点?如何从擘画走进现实?省政府有关部门就《规划》内容进行全面解读。

首部“多规合一”的省级总体规划

统筹保护和发展,推动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相协调

“《规划》是四川首部‘多规合一’的省级总体规划,是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总体安排。”自然资源厅厅长、省自然资源总督察徐志文介绍,此前,各地的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主要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为依据,各类规划虽各有侧重,但存在自成体系、缺乏衔接等问题。2019年出台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在此基础上,四川正式启动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我们组建编制工作专班和专家咨询团队,系统开展20余项重大专题研究,深入基层一线走访调研,充分听取社会公众、专家学者、相关单位和地区的意见建议,最终形成《规划》。”徐志文说。

记者梳理发现,《规划》从启动、形成草案、征求意见、论证环评、上报到批复,历时5年有余。

“通过梳理省域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的禀赋特征,分析国土空间保护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背景机遇。与此同时,考虑四川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在川叠加的机遇,《规划》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徐志文说。

从国土空间保护看,《规划》首次将“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纳入我省法定规划。围绕农业、生态、城镇三类空间,明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此外,还落实了地质灾害防控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等空间安全底线。

从耕地保护来看,我省人均耕地面积目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耕地总量为7772.72万亩。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规划》明确到2035年,我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542.5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306.88万亩。

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规划》体现出保护和发展统筹协调的理念,推动形成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相协调的空间结构。

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例,《规划》明确严格保护平原地区集中连片的现状优质耕地,全面加强对西部龙门山区的生态保护保育的同时,提出加强引大济岷等骨干水网工程建设,提高片区综合承载能力,推动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实现同城化,增强辐射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能力。

首提“两区三屏、一轴三带”

勾勒四川国土空间新格局,为各项战略部署提供可靠的空间支撑

《规划》首次提出构建全省“两区三屏、一轴三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勾勒出四川国土空间新格局。

其中,“两区”指四川盆地和安宁河流域两大粮油主产区,旨在夯实农业安全格局,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三屏”指青藏高原、秦巴山区和云贵高原三大生态屏障区,重在以此为基础完善生态安全格局,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一轴”是指成渝城市发展主轴,“三带”是指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成遂南达(达南内自宜)及攀宜泸沿江三大城市发展带,“一轴三带”意为优化城镇空间格局,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罗旭刚介绍,这一总体格局能够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空间支撑。

为唱好“双城记”,《规划》专门安排两个板块,对成渝区域协调发展进行了统筹谋划。其中,强化川渝全方位协同合作方面,突出产业布局优化、创新空间整合和交通设施共建,加快推进成都、重庆、绵阳“成渝绵创新金三角”、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

大处着眼,小处落子。聚焦全省183个县(市、区),《规划》逐个确定主体功能定位:32个县为农产品主产区、64个县(市、区)为重点生态功能区、87个县(市、区)为城市化地区。

“主体功能定位更精细,允许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细化乡镇主体功能定位。”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杨健举例,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所有县(市)都是重点生态功能区,但可以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一些乡镇细化为城镇化地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空间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个别县(区)主体功能定位有调整。“比如,洪雅、汉源、芦山由农产品主产区调整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也就是说,这些地区今后将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但仍保有提供粮油、蔬菜等农产品的从属功能。”杨健说。

如何推动《规划》从擘画走进现实?罗旭刚介绍,将从规划传导、监督管理、政策配套三方面发力,其中监督管理方面,结合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一张图”在规划实施监管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实现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还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专项督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若晔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边兰春:更新与保护,从整体性的视角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