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年会聚焦 > 正文

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

2024-09-04 14:23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9月3日上午,合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义明,就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举办详情和筹备情况进行介绍。

发布会上,石楠秘书长介绍道,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是我国规划行业影响力最大、学术水平最高、参与性最强的学术峰会和行业性盛会,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品牌活动,是中国科协向全国科技界推荐的全国重要学术活动。每年的规划年会都会吸引大量国际、国内权威专家,规划编制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的师生等规划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参加,交流探讨当前规划工作中面临的一系列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微信图片_20240904142609.png

发布会现场

石楠秘书长表示,规划年会以现有架构已经开了20届,而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是首次走进合肥。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争取下,去年年会上,合肥市人民政府何逢阳副市长赴武汉接过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会旗,成功获得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举办权。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将在此近距离感受科技之城合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成果,充分交流讨论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融合的经验和前沿理论。

本届规划年会是全国规划界首次集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会议,大会荣幸地邀请到了相关部委领导和省市领导莅临指导,而且设置了“治理现代化、城镇群规划、城市更新、新质生产力、国土空间格局、城市文化、城乡融合、和美乡村建设”等版块,这些议题与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度契合。我们致力于将本届规划年会打造成一个凝聚发展共识、激发规划创新的重要平台,助力全国规划工作者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共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关于本届年会的主题,经过学会研究,确定为“美丽中国,共建共治共享”。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是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集中体现。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行各业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行动。共建是基础,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智慧和优势,激发全社会活力,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共治是关键,就是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共享是目标,就是要确保全体人民共同享有与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的美丽中国建设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基于以上考虑,本届年会以“美丽中国,共建共治共享”为主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要求,探索有中国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划理论、方法和实践,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规划体制,科学谋划国土开发保护新格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动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建设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美丽家园。

为了办好本届年会,学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征文,今年共收到4609篇学术论文,为历年单年度征集到的论文数之最。经过学会专家团队严格的匿名审查,择优遴选270篇优秀论文作为会议宣讲论文,还有435篇论文在以墙报的方式在年会期间集中展示,此外还有一批论文收录到年会论文集当中。第一天全体大会邀请了8位著名院士专家到会做大会报告,并设置了80场次平行论坛,集中展示规划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对话合肥”的两场学术对话,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届时欢迎各大媒体积极参与和宣传。

“这是一次名家云集、专家荟聚的学术盛会。”发布会上,合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义明详细介绍了本届规划年会的筹备情况。本届年会是一次宾朋满座的盛会,邀请了住建部、中国科协、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安徽省政府等领导莅临指导,规划行业多位院士做精彩演讲,来自全国各地约5000名代表将参加年会;是一次群策群力的盛会,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成立筹备专班做好做优做细服务保障,尽最大努力让大家感受魅力合肥的热情和温度;是一次亮点纷呈的盛会,合肥精心筛选了8条学术调研线路,其中有巢湖、园博园、磨滩大圩、蜀山花海等特色主题线路,让与会代表实地感受合肥的发展和变化。

张义明还介绍了合肥市在城乡规划、建设、治理方面的情况。近年来,合肥市坚持科创底色,前瞻性布局谋划新基建,不断推进科技教育市民化,推动前沿技术与城市建设无缝对接。坚持生态优先,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系统构筑公园体系,打造环巢湖十大湿地。坚持以人为本,牢牢把握规建治一体化要求,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坚守安全韧性,以数智赋能,建设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筑牢安全底线,全面全速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本文由“中国城市规划”综合整理自大皖新闻、人民网等。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肖金成:完善区域战略统筹机制 促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