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0日,由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财贸经济》编辑部主办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4青年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城市未来与中国发展”为主题,邀请了12名城市研究领域的杰出青年学者,围绕主题进行学术论文或相关研究成果宣讲,并邀请6位顶级期刊编辑进行精彩点评和研讨交流。
会上,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莉作了题为“土地、城市更新与经济发展”的演讲,以下是她的发言整理:
一、背景:城市空间从土地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提高至2023年的66.2%,城镇常住人口达到9.33亿,城市数量增加至694个。这一过程中,在土地财政和地方政府引资竞争下,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表现为土地利用效率偏低,结构还存在很大优化空间。现阶段,尤其是一些发展较早的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存在大量更新改造需求。
以广州为例,2023年有城中村272个,其中中心城区有138个,城中村在各区分布零散、与周边建筑犬牙交错。村镇工业集聚区的破碎化程度更高,不能充分发挥集聚的作用,亟待连片更新、整体盘活。
张莉
二、何谓可持续的城市更新
有很多学者做过相关的讨论:主要聚焦在微观层面,包括城中村改造、工业园区升级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的财务收支平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不同区域、不同更新方案的项目成本、利益和投资周期等差异大。如在中心城区还是在郊区,整体改造还是微改造,在项目成本收益、投资周期方面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导致土地增值空间小的项目推进难度较大。
中观层面上主要聚焦区域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特别是对基层政府,如在人口流入的大城市的非中心区域,改造后新建了很多住宅,人口密度增大,按照相关规定需配置中小学教育等公共基本设施和服务。但另一方面,当前地方财政的刚性支出压力较大,导致地方政府对更新的公共服务准备不足。
宏观层面上,应站在更大的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待城市更新。城市更新应以人为本,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盘活存量用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
在改造中还要统筹引领成片连片改造,并在收益上进行更大范围的统筹。在国家层面,区域协调发展要求转移支付、用地指标等和人口流动相一致,通过土地发展权交易等方式,促进土地市场的整合和增值收益的共享。
三、稳妥推进城市更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
首先,应注意推进的节奏,多方参与,平衡各方利益。这里的多方不仅是相关的改造企业、原有居民,特别要注意减少对外来劳动力的影响。在改造过程中,短期可能会导致外来劳动力向外迁移,工作和居住地点距离增加。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减少对以往产业和居民的负面影响非常重要,应给予过渡的时间和空间。在后续改造中提供更多廉租房、保障房等。
其次,优先推进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区域、各方改造意愿比较强烈的项目。比较成熟的优先改造,困难比较大的可以从综合整治、微改造等入手,改善环境并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包括清洁卫生、水电气等。
最后,实现产业协同发展。过去两年,我们重点对广州城中村改造进行了研究,将城中村和周边住房、人口以及企业分布在空间上做了匹配。从数据上看出,城中村为周边产业发展提供了低成本的产业集聚空间。很多城中村也是大型专业市场,表现为产村融合,城中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有利于社会稳定。因此改造过程中要降低对原有产业造成的负面冲击。
总结一下:要稳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可持续城市更新,应以人为本,减少改造过程带来的冲击,在人口常住地配置更多公共服务;优先推进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区域、各方意愿比较强烈的项目;有效实现产业协同,带来长期的城市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