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如何留住火车站的文化记忆?——广州站片区改造在即,三大规划策略助力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地标

2024-11-26 09:39 来源:金羊网

广州火车站作为南国交通的咽喉,见证了广州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如今,广州站将作为“五主四辅”铁路枢纽主站之一,打造为大湾区中心站,广州站地区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蜕变。

日前,《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控规优化及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通过市规委会审议。记者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了解到,《规划》提出“形成3片文化展示区”“形成3公里历史路径”“重点保留十一个大字”三大规划策略,保护传承广州站片区历史文化,助力广州火车站华丽转身,成为城市文化的名片地标、老城复兴的重要引擎。

祖国“南大门”,承载城市发展珍贵记忆

广州站自诞生起,便见证了华南地区乃至中国近现代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巨大变迁。广州站始建于20世纪初,前身为1910年建成的广州第一个火车站——大沙头火车站,作为广九、粤汉两条铁路动脉的客运枢纽,是华南地区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

20世纪后半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南粤,广州新客站(广州站)的建成启用犹如铺设了一条全新的大动脉,激发了整个片区乃至城市的活力,广州站片区亦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贸易集散地、外贸发展的“风向标”。自1958年获批立项后,广州新客站于1974年建成启用,并正式命名为广州站。广州站站场总面积12万平方米,设计能力为日发送旅客3万人次,有3个站台,7条股道。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改革开放的春风引领务工大军南下,广州站成为祖国“南大门”。现存的2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9处历史建筑,是城市发展的珍贵记忆和情感,构成了广州火车站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情怀。

广州站的建成催动了整个片区的发展。以流花湖为中心兴建起多个大型建筑,该地区逐步成为广州新的繁华区。1970年,广东省汽车客运站建成,随后,邮政大楼等公共建筑相继落成。1971年,第30届广交会重回中苏友好大厦举办,由国务院批准的“广州外贸工程”立项,东方宾馆、流花宾馆、友谊剧院、中国大酒店等一大批公共服务建筑陆续落成。

三大规划策略,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地标

《规划》提出,广州站地区未来将通过三大规划策略华丽转身,成为城市文化的名片地标、老城复兴的重要引擎。

策略一:延续城市文脉,梳理历史遗产,形成3片文化展示区

广州站地区涵盖从唐到明清新中国成立后多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资源,见证了广州城市建设成就,具有丰富的集体记忆。

《规划》延续“越秀云山,流花珠水”的历史发展文脉,充分挖掘现状34处历史文化资源、11处城市情感要素,通过流花路与广州历史中轴线串联和呼应,形成“一片流花风貌展示区、一片广州站文化展示区、一片红色革命展示区”,共同延续城市历史记忆。

策略二:穿越古今脉络,串联多元场景,形成3公里历史路径

以南北向3公里的历史路径,串联3片文化展示区,超过30处文化体验场所或节点。其中,南段1公里,是人民北改革开放之路。在流花广场,感受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和流花会展共同再现的“流花玉宇”主题街区:往北沿着人民北路,有流花主题文化元素景观、数字文创的展示以及友谊剧院与民同乐的城市艺术舞台。

中段1公里,是新旧融合的广州站。广州站站南广场与草暖公园、邮政大院共同形成新旧融合的场所记忆:在草暖公园重新感受“草暖云昏万里春”,在站东综合体重温红色事迹,在广州站铁路博物馆感受50年广州站的旅程记录与时代变迁。

北段1公里,是三元里大街红色文化学习之路。这段街道保留着许多革命历史的遗迹和传承,通过参观纪念馆、陈列馆、广场和学习交流中心,市民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广州起义的历史和三元里大街的红色文化,感受时代的革命氛围和英雄精神。

策略三:重点保留十一个大字,延续广州站的情感记忆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8个大字是广州站的标志,更是无数国人心中对广州站最深的记忆。本次《规划》提出下阶段枢纽设计应按照1974年立面(林克明先生设计)恢复广州站南立面,现站体作为南交通大堂与文化展示空间,重点保留“广州站”及“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十一个大字,留住广州站情感记忆,并保证从站南广场望向十一个大字的视廊通透。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