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结各地在健全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制度、构建传统村落保护多方参与机制、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式、传承优秀建筑文化、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形成《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二批)》,以供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借鉴,进一步提高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水平。
序号 | 政策 | 主要 | 具体做法 |
一 | 健全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制度 | (一)出台传统村落保护地方性法规 | 1.研究制定省级传统村落保护法规。《安徽省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利用条例(草案)》已经安徽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正在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云南省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办法(草案)》正在按程序提请云南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
(二)制定传统村落保护政策 | 1.山西、江苏、福建、广西、四川、云南、湖南等7个省份开展了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 ||
(三)建立传统村落保护激励机制 | 1.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细则、古建筑保护奖励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对传统村落保护项目按照合同或审计金额的30%—50%予以奖补。 | ||
(四)健全传统村落保护监督和考核机制 | 1.江西省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市(县、区)高质量发展评价内容,纳入市、县、乡三级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 | ||
二 | 构建传统村落保护多方参与机制 | (一)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 1.2017年以来,福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安排6.57亿元支持503个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引进587位建筑师在近600个村庄开展驻村陪护式服务。联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搭建“传统建筑海峡认养平台”,通过“村集体收储发布—与意向认养人洽谈—长期承租、修缮、使用—期满修缮归还”的认养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传统建筑活化利用,盘活乡村闲置资源。 |
(二)推动政策性金融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 1.安徽、江西、江苏、山东、河南、重庆、湖北、湖南、海南、贵州、甘肃、宁夏、新疆等13个省份农业发展银行与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建立联动推进政策性信贷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机制,2024年1月至11月,农业发展银行共授信178.76亿元,已投放贷款81.62亿元,统筹推动传统建筑保护修缮、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提升等工作。 | ||
(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 1.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实施“榴枣归乡”工程,成立大学生回乡创业联合会,整合创业政策和扶持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在传统村落内孵化了一批共富项目,已吸引创业团队17个72人,入驻项目9个、电商微商网店61家,经营额达7100余万元,带动村民增收600多万元。 | ||
三 | 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式 | (一)活化利用传统建筑 | 1.福建省永泰县月洲村将废弃的旧水电站改造成乡村公益书店、云南省剑川县北龙村将废弃的村集体粮仓活化利用为特色书店、江苏省昆山市祝家甸村将废弃砖厂改造成砖窑博物馆,通过延续传统建筑结构和外观,融入现代化设计理念,搭建传统文化交流平台。 |
(二)保护提升传统风貌 | 1.湖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湖南传统村落风貌改造导引》,分门别类、因地制宜强化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的风貌引领。 | ||
(三)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 1.河北省井陉县修建了43.1公里太行公路,将南横口村、大梁江村等29个中国传统村落串珠成线,形成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片区,推动传统建筑活化利用,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致富。井陉县太行“天路”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项目荣获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 ||
(四)发展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 | 1.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推动土楼宜居性改造,发展民宿、艺术创作等特色产业,在以“洪坑土楼群”为核心的洪坑村及六联村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片区中,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旅游收入49.8亿元,村集体收入300多万元,新增稳定就业岗位近500个,村民人均年收入5万元左右。 | ||
四 | 传承优秀建筑文化 | (一)完善传统营建技艺标准体系 | 1.安徽省黄山市制定村落徽州徽派民居建设技术导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明确马头墙、门楼与门罩等12个特色元素的节点构造做法;制定黄山市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导则、徽派建筑木结构防火技术规范、徽派建筑砖雕制作技术指南,为徽派建筑修缮、防火、活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
(二)培育传统建筑工匠 | 1.内蒙古、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甘肃等10个省份积极开展传统建筑工匠培育和认定,推荐16名传统建筑工匠入选2024年全国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 | ||
(三)带动传统技艺产业发展 | 1.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积极培育古建产业,组建香山工坊,入驻古建企业达30家,将现代化教学方式与传统“师徒制”相结合,创办苏州市香山职业培训学校,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创办“香山工匠学院”,培养各级人才205名。2023年古建产业产值约20亿元。 | ||
五 |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一)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 1.福建省连城县按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基地、传承人群等分门别类建立非遗传承数据库,建设中国四堡雕版印刷陈列馆、姑田大龙展陈馆、古建修缮技术团队培育所等非遗传承场所。 |
(二)加强宣传推广 | 1.2024年,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中国新闻社开展“文化旅游看河北,传统村落我的家”专题宣传活动,在中国新闻网开设专题,系统宣传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成效。 | ||
(三)推动数字化保护 | 1.浙江省杭州市开发传统村落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全市138个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据采集和动态更新,通过三维实景、视频、图文等形式,全面展示传统村落的建筑与文化。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