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9月7-9日,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合肥召开。9月8日下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监事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在学术研讨会十三“规划赋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上作题为《强化资产整备意识,实现可持续品质提升》的报告。
尹 稚 学会副监事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
1 存量时代传统城市规划面临转型
存量时代下,城市规划从传统的蓝图规划转为面向实施的规划,对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过程中首先关注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存量时代的失效:传统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增量时期可以保证公共利益,但是在精细算账的存量时期几乎失效。其次是修建性详细规划在更新时代的失能: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定位”“功能”都来自上位规划,使得修规适用于新区开发建设,但对于存量更新指导几乎失能。最后提出资产甄别与运营在更新时代的失位:运营作为资产管理领域的一级学科,理应与城市规划、建筑学在城市发展中并行,却长期在规划中被后置。
基于此,尹稚提出:存量时代下规划引领的实施,需要把内容和场景结合起来,充分尊重运营,才能有效地使更新落地,这也是“场景营造学”的基本观点。
2 城市更新面临诸多问题
城市更新面临底线问题。在更新过程中考虑的基本问题有:是否有利于居民幸福感的增加和社会生活的改善与进步,是否有利于城市活力的增加和公共财政、税收的增加,是否有利于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延续。
城市更新面临投资问题。投资分为财政直接投资和社会资本投资两类。财政直接投资的高峰期已过,在使用中要注意资金使用规范;社会资本投资难度较大,同时本身存在资产壁垒。
城市更新面临设计问题。城市更新的设计在关注传统文化的同时需要适应现代人使用的需求。
城市更新面临运营问题。城市更新中的运营思维存在认识偏颇、介入过晚的问题,长久以来规划都忽视它的重要性,更新阶段的规划设计更加需要注重运营思维。
3 城市更新的具体做法
城市更新从操作层面看分为两个层次、两个方向。宏观层次的整体城市更新,在人、地、房、基础设施补足与更新方向做出指引;微观层次的注重实施城市更新,着重微更新和精改善。两种方向各有内在逻辑根源。
传统规划设计在更新中要有所改变。需要同时注重空间上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内容上的运营咨询、招商合作以及落地策划等,将传统的空间规划逻辑转变成“内容+空间”两条腿走路的实施方案模式。
城市更新需要对投资方式做出引导。比如在处理国有资产时注重轻重分离,民营资本时谨慎无兑价进入城市更新领域等。
对建造过程需要系统化管理。“学术+政府”的顶层架构更为关键。在建立互信机制的同时,对传统的EPC模式要有所创新。
运营是设计之外的第二个核心。实现运营咨询先导,并根据运营思路推动建筑设计和规划的调整配合,推动更新项目有效落地。
4 结 语
尹稚强调,规划在整个更新过程中的牵头作用是肯定的,但在更新规划过程中,需要加强沟通、倾听、理解,正确地认识自我、专业和行业。城市更新工作需要运营、金融、规划、建筑等跨专业、跨行业团队共同合作,要充分发挥个体的创造力,而不局限于规划行业习惯的“模式+应用”的工作范式。
供稿单位: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省城市规划学会
*文字根据现场速记和录音整理,已经本人审核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