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老旧小区改造开工742个、完工548个,71处老旧厂房完成更新改造,约50座桥系桥下空间得到整治提升,让城市生活更显活力;在天津,城市更新的成果比比皆是,无论是从热电厂改造为现代商场的金茂汇,还是从棉纺厂转变为创意街区的“棉3”,这些重获新生的工业遗存,如同一本本“无字之书”,默默记录着历史变迁。
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新年伊始,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指出“城市更新关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强调“要支持各地因地制宜进行创新探索,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近日也表示,2025年要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谋划实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并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
城市更新不是简单地拆旧建新,除了建筑物更新、老旧小区改造、软硬环境改善、生命线工程功能升级之外,还要涵养产业创新生态,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条件和能力基础。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强化土地、资金、人才、技术、场景等全方位的要素支撑,构建可持续的城市更新长效机制。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用地的合理性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更新的成效。当前,加快开发评估方法及工具,加强对存量低效用地的识别及潜力评估工作至关重要。要深入研究城市更新所涉及的土地用途界定等多项关键事宜,推动相关的立法保障和制度供给,调动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更新的积极性。此外,还应做好各种类型用地的平衡。在改善城市风貌、提升城市能级的同时,规划并打造必要体量的低成本生活空间,让城市更新的成果惠及所有群体,守住城市的人情味和烟火气。
城市更新赋能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对研发、生产、生活等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对城市功能、产业生态、社会治理、文化品质的系统提升,是重塑城市竞争力的过程。大型城市更新项目具有改造体量大、投资强度高、实施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等特点。对此,须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对有明确公共服务属性的城市更新项目,应着力构建财政投入增长保障机制。对市场属性较为明显的城市更新项目,可通过有效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完善市场化融资渠道,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激活市场能量。在拓展资金来源的同时,还需关注城市更新资金的节约和集中使用,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推动提升城市能级。
城市更新离不开强大且可靠的技术支撑。为此,应推动检测监测、安全评估、保护性修复、生态设计、绿色建造等关键技术及工艺迭代升级,着力解决城市生命线工程管网老化、设施功能退化、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增强城市韧性;应加快无障碍改造、适老化数字技术、智能服务装备等技术产品的研发应用,更好迎接老龄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还应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需求;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建设智慧城市,为城市数字治理及数字经济发展夯实物质技术基础。这些技术具有高度的集成性,须协同推进包括基础前沿研究、共性技术研发功能性平台建设等在内的一系列工作,积极探索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的形成和管理机制创新。
城市更新需要政府、市场主体及社会公众合作营造多种现实场景,推动形成要素汇聚、供需互动、服务端口集成的有效界面。科学合理的场景设计可以让群众真切体验城市更新的温度与获得感。比如,“小哥驿站”为众多快递小哥提供休憩空间、“口袋公园”让居民就近发现生态之美。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头串起城市的历史和未来。在全方位的要素支撑下,构建并完善可持续的城市更新长效机制,定能让城市更和谐宜居、更智慧便捷、更有韧性。
(作者:陈强,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