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陆续闭幕。记者梳理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发现,稳增长、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区域协调等成为关键词,凸显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活力”。
“稳增长”夯实经济底盘
多地明确提出2025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其中北京、上海、广东等省份定为5%左右,湖南、浙江、吉林等省份定为5.5%左右,海南省则提出6%以上。
东部沿海地区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上海市加快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在2024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的基础上,推动国际贸易中心提质升级,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浙江省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保障支撑作用,迭代完善“8+4”经济政策体系,安排省级财政资金1042.8亿元,供应建设用地35万亩以上,为经营主体减负2500亿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省份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2024年,四川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拉动消费761亿元,综合拉动比1∶8.8,对全年限上商品零售额贡献率达8%。2025年,四川省将继续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着力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同时拓宽居民收入渠道,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跃升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成为各地的重点工作。北京、上海、深圳三地2025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将分别保持6%、4.4%、5.5%以上。长三角地区正在构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安徽省社科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孔令刚认为,长三角共建创新共同体需充分发挥各地区创新资源优势,加强资源共享和政策协同,以推动区域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推进。回顾2024年,浙江省联动推进产业创新,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模式加快推广,之江实验室万卡大科学与工程计划初具成效,阿里通义千问等一批大模型加速发展。吉林省转化科技成果3609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41亿元。2025年,海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5家以上省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0亿元。
“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基底
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多地将绿色发展纳入重要议程。内蒙古自治区继续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新建新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治沙140万亩;甘肃省年新增并网容量超过12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破800亿千瓦时大关、全省电力总装机破亿千瓦。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浙江省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稳中有降,地表水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不低于97.5%。广东省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90%以上,预计2025年再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00万亩任务。陕西省完善“三北”工程协同实施机制,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完成340万亩营造林任务,全面治理全省流动沙地。
“区域协调”释放空间潜能
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地在区域协调方面提出了多项举措。北京市深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纵深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2025年将保持千亿投资强度,让副中心城市框架快速拉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广东省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深化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同时紧紧扭住“澳门+横琴”新定位,提升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做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推动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
四川省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为深化川渝相互赋能、一体发展,四川省预计实施320个年度共建项目,打造川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等应用场景,推广川渝高竹新区等经验做法,促进毗邻地区合作发展。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