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日,《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得国家批复,至此,全国22个超大特大城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获批,这标志着我国重点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蓝图已经绘就。那么,超大特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规划什么?怎么规划?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我国22个超大特大城市具体有哪些?
超大特大城市到底有哪些?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有22个超大特大城市。其中,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7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为超大城市;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苏州15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1000万,为特大城市。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规划什么?怎么规划?
这些超大特大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究竟规划什么?它又是如何进行编制的呢?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和整治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旨在推动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最终实现地区的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和高效能治理。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 谢海霞:国土空间规划为未来城市具体开发建设活动作出安排提供依据,它就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而且这个蓝图在规划里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推动蓝图在空间上落实。
谢海霞表示,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对空间的需求进行统筹平衡。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 谢海霞:在这个逻辑下,我们就会先识别它的底线,最优质的耕地良田,永久基本农田在哪个区域,要保护下来,最重要的生态空间在哪,在规划里划定识别保护。还得识别未来经济发展人口集聚区域在哪,通过这一块的引导发展,使这个地区未来经济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超大特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为何逐个批复?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22个超大特大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都获得了国家批复通过,为什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一个个城市来批复进行?
据介绍,22个超大特大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底蕴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和格局特色。比如,武汉被定位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而苏州则被定位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这种差异性,就要求每个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必须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设计,因地制宜地组织编制符合当地特色的规划方案,实现精准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 谢海霞:这些城市整体来说都是未来整个国家竞争力提升的一些重点的区域,但是每个城市它的差异我们也要在批复中明确出来,比如说有一些城市,比如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集聚区内,在对外开放上面,会承担一些更多的任务。像成都,是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要承担一些西部经济增长的效用。
此外,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逐个城市批复有助于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和监督。同时,各地也可以通过定期体检和评估机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及时优化调整规划内容。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 谢海霞:从全国一盘棋来考虑,通过一个个的批复,能够针对这些地方的特点,将国家重大的战略考量和要求传导下去,而且是通过差别化精准化进行传导。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能解决什么问题?
超大特大城市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地位非常重要,比如它们的城市规模都比较大,人口、交通、资本、技术等要素高度聚集,因此面临的治理问题也更多。那么,超大特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出台后,都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来看专家分析。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杜宝东:超大特大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核心还是要解决一个超特大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问题。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正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要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的内涵,首先就要解决超大特大城市的发展安全问题,比如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运行安全以及城市防洪排涝、极端气象灾害、地震等各类风险的防控,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底线。
同时,要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就要着重解决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和供给不适应之间的矛盾问题,需要在规划中通过空间的优化、基础设施的配置,来提升居住在城市里的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杜宝东:超特大城市的治理里面更需要体现的是系统思维,避免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面对未来的竞争和一些新的发展要求,尤其是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超特大城市在发挥动力源和新引擎作用上,可能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和更大的作为。所以,我们是要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谋划新动能和新载体。
此外,当今的国际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城市群、都市圈以及超特大城市之间的竞争,因此规划还必须要具备前瞻性、战略性和开放性。因此,我们看到,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高度关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着力解决的是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大城市各类资源过度集中,城市群、都市圈内部城市联动不够、区域发展不平衡等。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超大特大城市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生活在其中的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那么,它们的总体规划获批后,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批复以及后续的实施,将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多积极影响。
首先,规划更加关注城市安全底线,尤其在应对未来气候灾害方面,提高了预测监测设施的布局水平,将更有效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随着交通布局的优化、城市生活圈的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城市品质会得到全面提升,百姓出行便捷性、生活宜居性会都显著增强。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 谢海霞:统筹考虑老百姓们最关心的医疗、教育、文化、体育这些设施布局,通过城乡生活圈来健全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和便捷性。我们也希望通过解决交通协同产业布局,来解决一些职住不平衡的问题,解决大城市病。
这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还有个显著的亮点是:
超大特大城市正在从“单打独斗”,走向“区域协同”。比如深圳提出“一核多心网络化”格局,将12个功能中心与深汕合作区联动,武汉“一主四副”空间布局,推动光谷、车谷等副城承接主城功能疏解。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杜宝东:这些调整将进一步激活城市发展的潜力和经济发展的动力,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包括就业机会增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比如现在很多地方在做的消费中心城市,实际上通过规划布局一系列的消费场景,那么这些消费场景会带来一些新的机会,这些新的机会又衍生出新的就业。
此外,专家表示,本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关于国土空间监测评估预警信息平台的建设,将为推动智慧治理、精细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随着各地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场景的布局和建设,未来政府管理流程也会进一步优化,服务百姓生活的便利性会进一步增强。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