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凤凰网联合有关单位共同举办了《新型城镇化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由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院长叶一剑先生担任主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梁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战略部副部长张永生担任主讲嘉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战略部副部长张永生
张永生首先阐释了有关城市的两个基本问题:为什么会有城市?发展经济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他认为,现在的城市都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以物质财富的生产和消费为存在条件,高度依赖于人口的物理集聚。因为人口的集中,有利于交易效率提高,有利于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提高。当然城市并非发展越大越好,到了一定的规模后,边际效应递减,甚至有负效应。因此,市场选择的结果,一定是大中小城市的均衡。
张永生认为,我们应反思发展的目的。“GDP里要装什么内容?有的内容并不带来幸福,而是资本操纵的结果。”张永生表示。
在此基础之上,他认为发展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的城镇化路径之争,是个伪问题;“现在已经到了城市反哺农业阶段”的观点是来自苏联的“剪刀差战略”思维的延续;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也只是表象,问题的核心,是市民和农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并对紧凑型城市、“土地换社保”、智慧城市、“无工不富”等热点话题进行辨析和批判。
在他看来,必须跳出工业化思维来看待城市、进行新型城市。因为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时代,城市的三个基本问题——交易效率、公共产品的提供、生产消费的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因此,应“跳出传统工业化思维,建立基于数字时代的新的城市发展的思维范式,重建乡村、重建城市、重建城乡关系”。
张永生认为,要以“四新”机制来推动新型城镇化:用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新型城镇化,跳出传统工业化的思维;用新的资源,景观、情感、遗产等非物质资源,会发展很多新的产业;新的模式和机制生产新的东西;生产新的内容。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