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沈迟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副主任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空间治理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和保障。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国土空间治理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方向。当前各地第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都已基本完成,“十五五”期间国土空间治理工作要坚持合乎规律的基本原则,应对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以全局性、系统性和全生命周期的思维创新,才能完成好时代赋予的使命。
首先要坚持国土空间的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原则。有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特征就会有什么样的国土空间配置需求,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资源配置是要付出不必要的代价的,而且也难以持续。例如,在城乡空间配置上,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国城镇化率还有多少空间?这个问题既取决于经济发展,也就是二三产业发展能提供多少城镇的就业岗位,也要看农业生产还需要多少劳动力。就目前而言,农村还有接近5亿人,原因是城市发展水平还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能容纳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及其家属安家落户。从需求角度看,完成农业生产,美国大约有300万农民,日本大约有175万农民,因此我国完成农业生产目标恐怕只需要很少的劳动力。可见,城镇化的上升空间还很大。至于什么时候达到一个基本平衡的水平,则要看经济发展。过去各个时期出台过各种城镇化方针、政策,凡是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相匹配的,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当然也有不匹配的,要么起不到实质性作用,要么迟滞了城镇化的进程,付出了代价。因此,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合理配置国土空间资源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
国土空间资源的配置也要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仅仅研究历史、研究国际上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并不能完全掌握未来空间发展的全部规律。因为在许多方面我们面临的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例如,自动驾驶、互联网、人工智能带来的共享空间导致的城市空间容量大大提升。自动驾驶和共享汽车使城市的交通模式发生深刻改变,大量停车场不需要了,大量私家车也不需要了,同样的交通设施可以容纳更多的交通流。共享空间又使大量公共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现在停车难、交通拥堵、通勤时间太长等问题不复存在。特别是农业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使需要大量耕地才能保障农产品产量的状况将成为过去式。据报道,我国已成功培育出多年生水稻,亩产达到2000斤。农业工厂化、垂直农业更会减少大量土地需求。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培育垂直、速生水稻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据《北京日报》2021年8月23日报道,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在植物工厂环境下成功实现水稻种植60天左右收获。4层栽培,单层栽培架的综合产量为每平方米0.98公斤,相当于亩产650多公斤,4层亩产就超过了5000斤。当然这还不是国际最先进的。新技术使传统的国土空间治理的一些难点迎刃而解,更多的耕地将用于生态恢复及本地原生物种的保护和延续。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提升了城市空间容量,还使得传统的国土空间治理难点得到有效解决。
“十五五”国土空间治理还要加强全局性、系统性思维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强全局性、系统性思维创新,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就必须跳出局部利益的狭隘视角,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和深远的眼光,审视每一寸土地的价值与潜力。对各项工作的方案作全生命周期的考量,是确保国土空间治理成效的关键所在。从规划编制到审批实施,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我们还要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监测和评估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全面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是国土空间治理的根本目标。新的发展阶段背景下国土空间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我们要以国土空间治理为有力工具,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好国土空间治理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构建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空间支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