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京津冀一体化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2014-11-26 10:13 来源:人民网 作者:刘然

26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为论坛致辞。陈昌智表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他认为,京津冀一体化主要的困难和问题为:一是三地的定位不够清晰,分工不够合理;二是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经济联系较为松散,产业协同发展的难度大;三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京津两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资源存在“虹吸效应”。

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他强调应着重在加强顶层设计、促进产业一体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等方面下功夫。

致辞全文:

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

非常高兴同各位朋友相聚一起,共同出席由人民日报社举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首先,我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与会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国家战略,是一项事关京津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的重大决策。今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就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京津冀地缘相接、人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他强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具有重大意义。他强调,要从加强顶层设计、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等七个方面着手,做好前瞻性、重构性设计,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京津冀全方位合作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京津冀三地山水相连,推进协同发展有基础、有优势。京津冀总人口有1亿1千多万人,总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同属京畿重地,地位重要。北京实力强,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万亿元,人均1.5万美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优势明显;中关村、金融街等世界知名,服务业比重达到76.9%。天津市发展潜力大,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万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2万元和1.5万元;天津港2013年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吨,世界排名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300万标准箱,世界排名第十一位。河北省后发优势明显,地理环境优越。河北东临渤海、内环京津,唐山港、黄骅港、秦皇岛港均跻身亿吨大港行列,各类大中小学在校生有1千多万人。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三地的定位不够清晰,分工不够合理。北京聚集的功能太多,因而带来了人口增长过快、交通拥堵、水资源短缺等“大城市病”。二是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经济联系较为松散,产业协同发展的难度大。三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京津两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资源存在“虹吸效应”。河北环京津还有许多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北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周边保定、张家口等城市的3倍以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水平差距更大。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如:如何推动市场一体化的问题,如何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问题,如何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我们都应该认真地研究,逐步落实。从长远看,要完成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任务,解决好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天津的发展潜力问题,河北的产业发展问题,目前应着重在加强顶层设计、促进产业一体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等方面下功夫。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由中央层面作出规划,增强规划的刚性,有利于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有利于解决规划布局各自为政的不利局面。在总的规划中,应明确三地的功能定位,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聚焦自身的历史传统、现有基础和未来潜力,形成发展合力;应明确产业分工、城市布局、配套设施、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规划一旦确定,落实是关键,要有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决心。这里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处理好利益分配,要有舍有得。如果大家都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想保住蛋糕,转移矛盾和问题,推进协同发展就会落空。

第二,促进产业的一体化。产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这其中又以河北的产业发展最为关键。因此,京津冀应通过产业链的合理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差别化发展,使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北京应主动“瘦身”,积极调整疏解转移一部分功能,发挥好科技、人才、国际交往的优势,提高新技术的研发能力和水平,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河北可以利用好地域空间、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等优势,将京律两地更多的科研成果产业化。河北发展新的产业应与现有的产业相结合,积极淘汰过剩、落后产能,实现产业技术升级,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天津可以利用港口、商贸优势,发展好物流、国际商贸等。要通过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分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夯实产业基础。

第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长期以来,生态环境建设是京津冀发展的一块短板,是最大的瓶颈。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地下水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三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今年十月份以来,京津冀地区连续出现的雾霾天气,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座的各位也都深受其害。据分析,京津冀地区的PM2.5,燃煤贡献了三分之一,还有机动车辆、工业、秸秆燃烧、扬尘等所造成的污染。环境污染治理,任何一地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大气污染区域协同治理的好处。因此,三地应紧密携手,加强在能源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机动车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建立大气污染、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构筑起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防护体系。

第四,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交通一体化在功能疏解、产业转移方面,无疑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是骨骼系统。这个系统建不起来,人流、物流、信息流一体化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应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条件。

各位来宾,朋友们!

今天,人民日报社举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为中央有关部门和京津冀三地、各位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坦诚交流、集思广益、激发灵感,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的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王富海:现阶段如何做好城市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