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正文

求真情况、讲真道理、做真规划——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周干峙文集》发布暨周干峙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摘录)

2025-05-09 10:57 来源:规划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

2025年3月21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北京举行《周干峙文集》发布暨周干峙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住房城乡建设部领导、中国工程院学部领导和院士、行业学协会领导、专家学者、原工作单位领导、学生和生前工作人员代表、周院士亲属等百余人参加了学术活动。今年适逢周院士诞辰95周年,我们通过摘录研讨会的部分领导专家发言,以此缅怀周干峙院士。

周干峙(1930—2014),江苏苏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杰出的城市规划学和建筑学专家,新中国城市规划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声誉。曾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建设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第九届全国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在城市规划领域建树丰硕,负责编制了西安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新中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作出了示范;参与指导并组织编制了北京市、上海市、苏州市总体规划,唐山市、天津市震后重建规划以及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等;提出了“滚动、灵活、深细、诱导”的城市规划新理念。

周院士一生治学严谨,笔耕不辍。著有《论城市化》《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等专著,主持过“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中国节约型社会研究”“我国大城市连绵区规划与建设问题研究”“城市化课题之城市基础条件和空间布局”“中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研究”“中国城市化科学问题研究”等一批重大课题。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六届“大林奖”。

6.png

钱七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七虎院士回顾了与周干峙院士共同合作的一些经历,一是在1994年中国工程院建立初期时的首批院士评审工作过程中,周院士作为中国工程院首届土木水利建筑学部主任,展现了良好的民主协商作风,侧重工程技术一线人员,并形成了均衡的学科分布,给钱七虎院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是在和周院士共同主持中国工程院第一批咨询项目——中国城市二十一世纪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战略与对策,周院士体现了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广阔的学术视野,课题成果很好的支撑了我国城市空间开发利用工作,并为我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7.png

张锦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锦秋院士回顾了周干峙院士对规划行业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她指出,周院士是新中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奠基人,很多重要城市建设和重大城市规划项目都保留着他探索的足迹,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他大学刚毕业不久就在西安城市规划中担任总体负责人,创造性地提出保护西安城墙,为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新中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作出了示范。多年来,他与时俱进参与指导并组织编制了唐山市、天津市灾后重建规划,北京市、上海市、苏州市总体规划。1978年改革开放后,他主持了深圳特区总体规划。

张锦秋院士在发言中提到,周院士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规划师的杰出代表,是在波澜壮阔的城市化大潮中勇立潮头的领军人物,他亲历并参与了共和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全过程,关注国家城镇化重大决策,参与中国工程院水资源系列战略研究、城镇化系列战略研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和地铁发展战略研究等多项重大咨询项目,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周干峙文集》反映了这一伟大历史阶段中,新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份当代中国城市规划史难能可贵的重要文献,文集承载着大家对老部长、老院士的特别纪念,鼓励大家不断追求城市规划科学理想。

8.png

马国馨  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国馨院士回顾了周干峙院士对规划事业发展的远见卓识。他提到,周院士在2004年的一次讲话中提出,弘扬科学精神,需要我们有追求理想的理性力量,需要我们有独立、诚实、无私、求实的品质,还需要有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想,平权的争论和实践的检验,并回忆了周院士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若干事例。

马国馨院士认为,学习周院士不仅要研究其专业理论,更要传承其坚持真理的品格,在重大工程决策中保持清醒认知,既要有据理直言的勇气,也要有等待历史检验的定力。文集的出版只是对周部长规划思想的学习和研讨的开始,还有许多工作要进一步深入和研讨。

9.png

何镜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镜堂院士回顾了周干峙院士作为我国城乡建设领域的泰斗级人物,见证参与推动新中国城市规划建设事业发展的一生。他提到,周院士的一生始终与国家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同频共振,他早年师从梁思成先生,奠定了城市规划理论基础,主持北京、上海、苏州、西安、深圳等各大城市的规划编制工作,创造性地提出“滚动、灵活、深细、诱导”的先进理念,对城市规划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何镜堂院士在发言中提到,周院士作为中国工程院学部原主任、建设部原副部长,为许多重要的城市建设项目和重大城市规划决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中国第一部城市规划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推动建立了我国完整的城乡规划体系。他积极参与关于水资源、城镇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多项重大战略研究,有着深厚的专业素养,以战略眼光为国家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周院士治学严谨、勤奋、敬业,他一生笔耕不辍,大量成果结晶是他求真务实精神的体现,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还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呼吁,他的论著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展现出一代学者的担当。他还培养了一大批规划界的骨干人才,保持了一代代城市规划师的品格秉性。

今天我们纪念周干峙院士诞辰95周年,不仅是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更要承接他的精神遗产,以先生为榜样,坚守职业道德,敢当社会责任,共同抒写新时代中国城乡事业的新篇章。

10.png

王瑞珠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瑞珠院士从个人经历出发,回忆了周干峙院士珍视人才、用人所长、主动为青年学者创造机会,培养和提携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一段难忘历程。1984年,王瑞珠院士从国外学成归国,时任中规院院长的周干峙得知后,邀请他加入中规院的名城所工作。在工作中,周院士善于为后辈创造发展机会,为其争取到首个科研项目。三十余年间,从解决工作难题到提供实践平台,从支持起步项目到助推重大课题,周院士始终以务实态度帮助中青年学者成长,为中国建筑规划领域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11.png

程泰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泰宁院士认为《周干峙文集》是对周干峙院士学术生涯的全面总结,不仅记录了学术成果,更展现了他对学科发展的深度思考和不懈追求,为后辈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

程泰宁院士提到,周干峙院士是我国城市规划与建筑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学术成就和思想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周院士一生致力于城市规划和建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他的学术思想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更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思想、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洞察,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周干峙文集》的出版,不仅记录了周院士的学术成果,更展现了他对学科发展的深度思考和不懈追求,为后辈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也为我国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周院士的学术思想,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和将来,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如何传承历史文化,如何推动建筑的创新发展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周院士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